棄物再利用 斗笠也能做成燈

 |2018.06.28
1765觀看次
字級
研究生蘇美香以穿不下的牛仔褲及一些廢棄裡布,經過染整後,裁製成時髦背包。曾德霖在油畫的一隅鑲上時鐘,就成了一件很漂亮的藝術掛鐘,也有人用著一個斗笠、一支攝影腳架,組合了極富巧思的「斗笠燈」(圖/王昭月)。

【本報高雄訊】創意無極限,平日棄而不用的攪拌棒、餐盤或穿不下的牛仔褲,經由巧思改造,都有機會變為獨樹一格的生活用品,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師生昨天下鄉展示三十多件文創產品,要讓創意走入社區,經由美學實踐,翻轉全民生活。

樹德科大應設所「創意行動列車」首站開抵高雄岡山區公所,現場展示的創意產品多數利用棄而不用的小物,經過組裝、再造後,賦予全新的生命,讓社區民眾見識到創意的「魔力」。

樹德科大助理教授陳雯萍表示,這次展示的文創品很多都只是改變既有的功能或是棄物再造,像她製作的皮革燈罩,就是將一片皮革應用不斷線的雕花技術剪裁後,裝上燈泡製成。

研究生蘇美香以穿不下的牛仔褲及一些廢棄裡布,經過染整後,裁製成時髦背包。曾德霖在油畫的一隅鑲上時鐘,就成了一件很漂亮的藝術掛鐘,也有人用著一個斗笠、一支攝影腳架,組合了極富巧思的「斗笠燈」。

陳雯萍說,今年暑假,創意行動列車會巡迴岡山區多個社區據點,透過研討會分享文創理念,讓美學教育落實到社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