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以日方指定的「金繼」手法修復,這項傳統技法先是黏著、上漆,再敷上金粉,讓盤體留下Y字型的兩條美麗金線,延續了盤子的生命。圖/故宮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去年七月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舉辦「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時,發生〈青花柳葉鳥紋盤〉滑落受損,引發各界嘩然。故宮費時一年採日本傳統「金繼」手法修復,昨在記者會上展示成果。借展的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館長出川哲朗說,「這是博物館首次不採『恢復原狀』的技法,而是創造性手法修復,不僅前所未見、深具意義,同時也為瓷盤注入新生命」。
〈青花柳葉鳥紋盤〉為十七世紀日本因應歐洲貿易而生的青花瓷盤,去年來台展示期間,因年代久遠,盤體先天結構不良,在未有外力下於原有位置脫落,崩離裂成三塊,成為史上首件於博物館展出期間自然裂損的文物。
故宮院長林正儀表示,台日館方共同研商後,決定由故宮登錄保存處團隊科技檢測分析,並由故宮修復師以日本指定的「金繼」技法修復。這項傳統技法先是黏著、上漆,再敷上金粉,讓盤體留下Y字型的兩條美麗金線,延續了盤子的生命。
出川哲朗表示,這次用「金繼」手法,就是希望能讓展品誕生全新的生命和價值,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傳達「萬物皆有定數,古文物也有一定壽命」的意義。故宮南院二十八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八日舉行《圓滿—〈青花柳葉鳥紋盤〉修復成果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