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工業國(G7)領袖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左一)、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右一),八日在峰會會場加拿大拉馬爾拜合影。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生態環境部將於六月十一日啟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這次強化督查將持續到明年四月底,共計出動約一萬八千人次,包括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也是規模最大、出動人數最多的行動。
新華網報導,京津冀地區仍然是全大陸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地區,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東五省市優良天氣比例仍不到六成。汾渭平原更是近年來大氣汙染不降反升,反彈比較厲害的區域。
大陸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表示,強化督查範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汾渭平原十一個城市,包括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陜西省西安、咸陽、寶雞、銅川、渭南市以及楊淩示範區;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
主要檢查項目則為「散亂汙」業綜合整治、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燃煤鍋爐綜合整治、運輸結構及方式調整、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揚塵綜合治理、秸稈禁燒管控、錯峰生產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群眾投訴的環境問題辦理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指出,強化督查不是「一陣風」,而是新的長效機制;也不是要求「一刀切」,而是要精準治汙,要幫助地方發現和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
中央環保督察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二○一五年底,中央環保督察在河北省開始試點,此後分別於二○一六年七月和十一月、二○一七年四月和八月分四批開展三十個省區市的環境保護督察,保護綠水青山。
中央對環保問題的治理力度逐年加大,統計受理群眾環境舉報十三萬五千件,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八萬多個,更關鍵的是「問責」無所作為的「太平官」。統計問責領導幹部達一萬八千多人,一大批黨政領導幹部特別是「關鍵少數」被問責,已有多名官員因環保不力而落馬,逼著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企業真正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汙染防治的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