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研究指出,罹患初期乳癌的婦女依醫療標準接受化療,但透過基因檢測,約七成初期乳癌患者可能免於化療。
國內醫界指出,研究結果恐怕東西方女性非一體適用,該研究對象是復發風險較低的族群,使研究結果看不出明顯差異,若台灣病友自費接受基因檢測,分數剛好落在十一至二十五分間,應諮詢醫師意見,醫師會根據年齡、病理切片惡性度、追蹤狀況等評估後續較適合的治療方式。
最好諮詢醫師意見
范德比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研究作者英格麗.梅爾(Ingrid Mayer)從二○○六年開始,對一萬二百五十三名十八到七十五歲女性患者進行腫瘤樣本基因檢測,二十五分以上屬需化療的高風險族群,十分以下為無需化療的低復發族群,剩下百分之七十、十一至二十五分的中間風險族群則為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分成兩組,一組為化療加荷爾蒙治療,另一組只有荷爾蒙治療。後續追蹤逾七年,結果兩組病患的存活率和疾病擴散程度未有顯著差異,化療組並未有優勢。研究發現,腫瘤樣本基因檢測可判別能夠安全省略化療的女性,她們僅需服用阻止雌激素或阻礙身體製造雌激素的藥物。
紐約蒙特菲爾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研究主要作者斯帕拉諾(Joseph Sparano)博士說,這個結果顯示約七成的患者可能無需化療。不過斯帕拉諾警告,就算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可以省過化療,但仍有部分五十歲或更年輕的婦女可能受惠於化療,原因尚不清楚。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張金堅說明,乳癌基因檢測會檢視是否有二十一個與治療有關的基因,綜合研判後給出一個分數,二十五分以上屬須化療的高風險族群,十分以下為不須化療的低復發族群,而十一至二十五分者則為中間風險族群。
檢測費用 需12萬台幣
上述研究是否能推論所有患者?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表示,該研究對象,其動情激素受體(ER)為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為陰性、並非三陰性乳癌、腫瘤平均大小僅一點五公分,這些病友復發風險本就低於百分之五,研究去化療與不化療的結果,本就容易看不出差異。
陳訓徹提到,該研究提及的基因檢測,檢測費用約需四千美金,換算下來約十二萬台幣,在美國有保險給付,在台灣則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做的人相對沒這麼多。
張金堅說明,上述研究顯示,中間風險族群可能不需要化療,但東西方女性不盡然一體適用,理想上,台灣人應做適用台灣人的基因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