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筆記】繫著絲帶飛翔的綬帶鳥

文/宋玉澄 |2018.06.03
12771觀看次
字級
綬帶鳥,可說是森林中消滅害蟲的能手。 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綬帶鳥,可說是森林中消滅害蟲的能手。

說牠是能手,主因是牠的食物幾乎全為昆蟲,且以鱗翅目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蟲及其幼蟲和卵等,怪不得牠的英文名字是Paradise Flycatcher,譯成中文就是「天堂捕蠅者」,頗有消滅了害蟲後,樹林得以無慮生長,恍似置身健康快樂天堂中的意味。

這種鳥,小如麻雀,但體態卻比麻雀漂亮。最突出的就是雄性鳥,有著兩條長長的尾羽,有的甚至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彷如古代官吏佩戴官印所繫的絲帶,也就因尾羽像綬帶一樣,故取名為「綬帶鳥」。

另外,由於「綬」與「壽」諧音,喜歡吉祥喜氣的中國人,又叫它「壽帶鳥」,好像看到牠,就能延年益命或是升官發財。

搖曳著白色長尾,緩緩飛翔於林間的綬帶鳥,就像在風中飄起一串白花,因而人們又俗稱牠為「一枝花」、「白帶子」、「長尾鶲」、「練鵲」等名。只是一般人極難拍到牠完整的模樣,因牠習慣在茂密的枝葉中穿梭,長長的尾羽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拍攝距離不易拿捏,能窺得全貌可說十分難得珍貴。

然而遺憾的是,這種鳥如今已日漸稀少,二○一二年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在台灣地區,可見到三種綬帶鳥,分別是紫綬帶(亦稱日本綬帶)、黑綬帶(蘭嶼留鳥)與亞洲綬帶,但因數量稀少,難見蹤影,僅有零星紀錄。

其實在兩百多年前的明、清兩代,綬(壽)帶鳥曾是林間習慣常見的鳥類,經常在青花瓷器上出現「花卉綬帶鳥紋」或在器物上繪「齊梅祝壽」圖,其中的主角都是綬帶鳥。

照片中的綬帶鳥,為亞洲綬帶。喙及眼眶為藍色外,頭頸和羽冠均為深藍,嬌小的身體後,拖著長長的尾巴,極為難得。希望有緣人看到後,能夠益壽延年,甚至晉爵升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