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昨天到教育部抗議漲學費。
圖/曾吉松
【本報台北訊】昨是大專學雜費申請調整截止日,教育部統計後公布有十六校提申請,可調漲百分之二點五,如有完整助學計畫最高可漲到百分之三點七五。若以全數通過來看,粗估影響逾十八萬名學生,最高將多兩千元,確切獲准學校、漲幅六月底前定案。
今年申請調漲的學校包括中興大學、亞洲大學、輔仁大學、世新大學、中原大學、實踐大學、台科大、北科大、樹人醫專、醒吾科大、慈惠護專、經國管理學院、文藻大學、馬偕護專、嘉南藥理大學、仁德護專等十六校,學費調漲最高近二千元。
教育部強調,審議指標必須符合「財務指標」、「助學指標」及「辦學綜合指標」;而審議程序則須經「資訊公開」及「審議公開」等程序研議學校學雜費調整事宜,校內研議過程應有學生代表參與,並須向學生公開說明,設立意見陳訴管道。
教育部表示,將依法審議各申請案,即使學校各項指標皆符合規定,但助學計畫不足,仍不得調整學雜費,以確保弱勢學生的受教權;而在經費支出方面,學雜費調漲後的經費主要用在協助弱勢學生及提升教學品質密切相關的軟硬體設施改善。
但教育部也說,高等教育並非義務教育,須由政府、學校及受教者共同負擔教育成本;且高等教育為高成本的教育,學生所繳的學雜費僅支付部分學習成本,其餘成本由政府補助與學校自籌;因此長期凍漲學雜費不利學校正常營運,也影響學生教學品質。與世界主要國家比較,我國大學學費收費已相當低廉。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認為,降低受薪階層負擔、捍衛教育公共性,阻止每年大學校方與學生之間為了漲學費互相對立的最好方式,便是逐年增加政府對於大學的常態經費補助。他們要求,教育部駁回所有大學調漲學雜費申請;凍漲三年學雜費,凍漲期間研擬具體增加政府常態教育經費政策,朝調降學雜費的方向邁進;大專校院學雜費調整審議小組會議公開透明,開放所有人都可以列席參與。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昨天在教育部門口抗議時,因高教司科長李惠敏不願承諾「拒漲學雜費」一事,因此翻越教育部圍牆抗議,七男一女學生遭警方上束帶控制行動,最後教部不願追究或提告,警方也在門口就讓他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