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用美味午餐的時刻,學生們同時不忘關懷弱勢家庭,將飯菜送到在校門口等待的阿公手中。
圖/取自網路
文/陳俊利
享用美味午餐的時刻,學生們同時不忘關懷弱勢家庭,將飯菜送到在校門口等待的阿公手中。
「哇,還剩這麼多雞塊!」班長依瑄環視幾乎都還有大半桶的剩菜,惋惜地說:「還有玉米炒蛋、紅燒肉,連營養的胚芽飯大家都不吃,真是浪費食物!這要是我阿嬤看見,又要罵『浪費食物,會被雷公打死』。」
抱怨聲才落下,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六個便當盒,那是要讓小馨帶回家給家人享用的。一想到能夠響應社會上正熱烈討論的「拾食在再──邁向零浪費新食代」,讓剩菜飯有去處,還能幫助班上的同學,依瑄便興奮地吆喝起來,要身旁的詠婕快來幫忙。
晏禎見狀,也放下了筷子,飛奔上前盛起飯來,一邊自言自語:「白飯要壓實。」一邊轉身呼叫同學取來另一個便當,還說:「小馨家有三個人,連同午餐和晚餐的分量,要足夠一家人吃飽才行。」同時從桶裡挖出一大勺飯,放進滿溢的便當盒裡用力壓實,露出滿意的笑容。此時,詠婕正將玉米炒蛋放進便當盒,還不忘用湯匙將參差不齊的玉米粒排列整齊,像在擺放藝術品般用心。
「飯菜要趁熱送去,不要讓人家以為我們是打包沒吃完的冷飯剩菜,那樣很沒誠意!」眼看掛鐘上的分針已經跑到了「六」的位置,依瑄提醒大夥加快腳步。幾個人七手八腳,一會兒功夫,飯菜全都已撈得「桶」底朝天。兩個裝滿胚芽飯,加上四個扎實地塞滿配菜的便當盒,整齊排列在窗台上。「一、二、三、四、五、六。」依瑄用指頭仔細點清數量後,才滿意地交到小馨手中。
小馨和晏禎提起沉重的袋子,正要送去給阿公。「等等!」我轉身從水果袋裡挑出四顆紅又大的蘋果,同時叮嚀:「記得交代家人,每天飯後都要吃一份水果哦!尤其是因為腦膜炎行動不便的爸爸,一定要多補充維他命,身體才會好轉起來。還有因為糖尿病臥病在床的阿嬤,更是要天天吃,人家說『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吃了才有體力打敗病魔。」小馨點頭如搗蒜,轉身加快腳步往校門口飛奔。
往後的每一天,都是這樣重複裝填飯菜,未曾停歇。
「鈴……」有一天,電話聲響起。「老師,我是小馨的阿公啦!」蒼老的聲音從話筒傳出:「謝謝你幫我們全家準備便當,這樣我就不用去買菜了。家裡沒有人賺錢,可以從學校拿飯菜回家,省下很多錢呢,揪感恩哩!」
疊聲的感謝,讓我感受到,一點點舉手之勞,竟然能帶給需要的家庭莫大助益。我將阿公的心意傳達給學生,原本埋頭扒飯的小臉,紛紛露出燦爛的笑容。
窗外炙熱的陽光穿透進教室,照在每個熱心助人的同學身上。那一刻,他們的心意彷彿在教室裡散播開來,光亮又充滿熱情,像窗外的晴空一樣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