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金庸的孤燈

文/侯美玲 |2018.05.30
1500觀看次
字級

文/侯美玲

十九歲那年,懷著對偶像金庸的崇拜,亦舒去《明報周刊》應聘。當時她已在文壇嶄露頭角。

三樓的新聞室緊張而又忙碌,工作人員審查完亦舒的資料,帶她去見社長金庸。走上四樓,彷彿來到另外一個世界,整個樓道空無一人,安靜無比。社長室的房門半開著,一盞孤燈下,金庸正在寫作,也許寫得不夠順暢,他面色凝重。聽到敲門聲,金庸的眼睛才離開紙筆。對於亦舒的加入,金庸很高興,安排她到新聞組報導。幾分鐘後,亦舒告辭,轉身作別時,金庸的身影已融入那盞孤燈中。

回家後,亦舒忍不住對哥哥倪匡感慨道:「想不到堂堂文學大師,寫作也如此辛苦!」倪匡看著妹妹,認真地說:「大師的桂冠也不是憑空撿來的,是辛勤創作得來的。遠離喧囂、孤燈相伴,這才是大師最真實的寫照。」

成為記者後,亦舒白天忙著採訪明星,寫稿件,晚上回到家,一個人在孤燈下寫雜文和小說;為了完成作品,她常常要在凌晨起床,在孤燈下繼續寫作。夜晚,香港的酒吧、歌廳燈火璀璨,吸引著每一個人的到來,亦舒也曾動搖。每當她關掉孤燈,準備走向繁華的夜生活時,金庸的那盞孤燈總會浮現在眼前,揮之不去。亦舒只能轉身回屋,打開孤燈,繼續寫作。

多年後,亦舒依舊無法忘懷金庸的那盞孤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