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張亞中 孫文學校總校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執筆人:張亞中 孫文學校總校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中華民族是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承的民族。何其有幸,今日,我們是世界上唯一還能讀得懂二、三千年前先人經驗智慧的民族。但是又很遺憾的,我們似乎仍然在重覆以往犯過的錯誤。
蔡英文政府上任已經整整兩年,但是執政成果並不如人意:中共軍機軍艦頻頻繞台,兩岸關係緊張;斷交國家已有三個,絕緣於政府間國際組織。執政者完全不理會《韓非子》:「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可亡也。」的告誡,仍是以強大軍備,扈從美國,與大陸對立,堅持走分離主義的路線。
美其名為「年金改革」、實際上刪減軍公教合法退休金的作為,使得軍公教人員對國家失去信任。執政者也忘了孔老夫子「民無信不立」的警告,當軍公教等中堅力量對國家都失去信任時,焉能沒有危機?
以「轉型正義」為名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實質上是對過往歷史的清算與鬥爭,已引發社會巨大分歧與對立。
民進黨政府要清算的那段歷史,是當時執政者成功地捍衛台灣安全、開啟地方自治、和平土地改革、推動九年國教、讓台灣快速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歲月。如今卻將這一段歷史的推動者視為是「不正義的政權」,說得過去嗎?
在民國一一四年要達成「非核家園」的意識形態下,政府可以罔顧PM2.5對人民健康的傷害,不理會減碳才是國際社會對能源議題應有的規範,而為了因應能源需求,選擇大量使用火力發電、建立深澳電廠,要投資一點二兆建立風電,完全無視肺癌已是國人重大死因、未來電價必然提高三倍的事實。
歷史文化是國家的根本。這兩年來,執政者快速地「去中國化」,中華文化的課程已遭大幅刪減,「中國史」也將改為「東亞史」。現在的青年正在接受「台灣文化不是中華文化」、「台灣民族有別於中華民族」、「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教育。兩岸的青年在民族文化上的分歧已經愈來愈大。
蔡英文的支持度只剩下三成左右,但這是蔡英文的危機,而非台灣危機真正的核心所在。有的國家執政黨做得不好,最多也不過就是下台,換個政黨重新執政就好,例如歐美等先進國家;有的國家執政黨無能,其結果卻是社會動亂,人民受苦,例如中東國家;有的國家如果執政不好,都可能會亡國的,很不幸我們正面臨這樣的危機。
對世界上其他國家而言,他們受國際法的保護,享有主權領土完整,因此,他們內政再不好,至多是政黨會更迭、社會可能混亂,但是不會亡國。台灣情形不一樣,迄今為止,對於北京來說,兩岸仍處於內戰狀態。
對國際社會而言,多數國家與中華民國沒有邦交,也不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而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國際社會將我們視為一個「類國家」的政府來對待,原因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我們,而是我們的實力證明有被需要的價值。
如果台灣內部亂了,經濟不好、人民對立、競爭力減弱,不再有被需要的價值,那麼國際社會將會逐漸放棄台灣;如果兩岸認同持續分歧、分離主義趨勢愈強,北京也不再會將兩岸視為「一家親」,轉到放棄和平路徑,增加武嚇威脅。這時台灣前景在哪裡?
《韓非子》說:「亡徵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蔡英文上台兩年,台灣已有亡台之兆,但未必會亡。關鍵在於執政者能否即刻亡羊補牢、知錯能改;民眾能否了解危機已至,自救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