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二○○八年曾邀媒體見證摧毀製造鈽的反應爐冷卻塔,但數月之後就重建。圖為南韓電視當時播出的畫面。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盛頓郵報十六日刊出評論指出,北韓揚言重新考慮是否舉行川金會,肯定是虛張聲勢,但這對白宮而言,應該是一記醒鐘;川普政府現在應審慎考慮某種分階段或部分去核方案。
華郵這篇文章是由該報社論委員會發出,開宗明義就說,美國總統川普及其助理都曾說,美方對於北韓去核,只接受「短期內全面、可驗證、不可逆」的方式,而北韓十六日的聲明是個提醒:金正恩政權幾乎確定根本不同意上述方式。
文中指出,白宮國安顧問波頓及國務卿龐培歐的近日發言,都暗示金正恩準備一反北韓數十年的政策,將接受完全解除核武,藉此交換安全保證及經濟投資。但其實,平壤至今未以言行表示支持此事。
相反的,金正恩似乎遵行的是他父親、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正日二○○五年的劇本,即簽下棄核約定,取得一些經濟利益,接著繼續研發核武,違背承諾。金正日十年前曾邀記者去北韓觀看他們摧毀製造鈽的反應爐冷卻塔,結果數月之後就重建那些設施。對北韓而言,威脅退出談判、臨時取消會談,都是標準戲碼。
金正恩很可能想談的是一個以棄核為終極目標的多階段和平過程,且每進一步,北韓就獲得一些獎勵,換句話說,就是類似二○○五年及一九九四年的限核約定,也就是龐培歐近日否決的「傳統模式」。
南韓及中國大陸似乎都支持這種分階段去核架構,如果川普否決,將有孤立無援的風險,而其可能的結果,就是減損了目前多國制裁的「最大壓力」。因此,此文建議,川普政府應該審慎考慮北韓可能接受的某種分階段或部分去核方案。例如,如果金正恩可以永久停止核試或飛彈試射,且停止部署或出口核武,這都遠比現況來得好。
這篇文章最後問:「川普能接受這種聊勝於無嗎?如果不能,他很可能空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