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街】暖身

文/李時雍 |2018.05.17
1790觀看次
字級

文/李時雍

濛上的霧白自眼前退去後,浮現一間冬天裡的咖啡廳。桌前的人在午後聊天念書,狹長的吧台,氤氳著沖煮陣陣的蒸氣。

圈握杯身,暖暖雙手,離開前又再帶一塊巧克力脆片餅乾。我從這間經常造訪的小店,折入和大路相交的林奈街。街的另頭可銜接上回家的路,長街筆直則穿過一片靜極了的家屋和宿舍,幾回夜裡途經,燭黃的燈,暖著不同的窗。剝著小片餅乾,在步行約莫十五分鐘的距離,小口啜完咖啡,稍填了肚子,就來到林奈街盡頭的緩坡,哈佛舞蹈中心的入口就藏身側旁。

長廊牆面掛滿一幀幀劇照與海報,大排練場在底處一扇厚重門後。那周日的午後我上了第一堂舞蹈課。客座的編舞家芭比.珍.史密斯(Bobbi Jene Smith)同時帶來她的獨舞《A Study on Effort》。芭比.珍是以色列巴希瓦舞團資深舞者,2014年,為了自我舞蹈的追求,毅然離開工作十年的舞團,與戀人分別,回到美國,將自己投身於未知。導演艾維拉.蓮(Elvira Lind)跟隨她兩年,將這段旅程拍攝完成2017年以其為名的紀錄片。

芭比.珍在我們數十人圍成的圓心,引導著Gaga技巧的練習,從關節細微扭轉起,暖暖身,形成第一個動作,「讓水流經過你,你的脖頸、前胸、骨盆、踝至足,與之流動或者融化……」在思考的慣性前,她說,讓動作延伸疊加至下一個動作。Gaga,是巴希瓦藝術總監歐哈德.納哈林(Ohad Naharin)為探索動作語彙所建立的舞蹈方法,帶領每個身體,朝向記憶與界限的邊緣,觸及未知。

排練場燈光白燦,舞台裸裎著,現出的支架和懸吊燈具如沉睡模樣。這裡有大面傾斜的屋頂,倘若躺下,可見午後的陽光,砂金般穿透狹長的窗,徘徊寬闊的空間。有的人總在自己的角落,有些人流魚般穿梭。我想起多年前,初次走進大學那間舞蹈教室,一排大片鏡前,看見自己陌生的臉、遺忘的身體。像嬰兒重新爬行、學步跳躍。或在那間高樓裡的排練室,把杆旁,踮腳練習舉起第三位手,老師說,延伸,像天使拉著耳朵,總是那時,日暮自城市背脊線隱沒,令人彷彿飛翔。

走過冬天到春天的林奈長街。覆雪了,花綻放。我在這裡跳舞。彼得.朱(Peter Chu)融合了現代與太極的舞。也曾是巴希瓦舞團的賽默爾.皮特(Shamel Pitts)帶來的Gaga。出生布魯克林的編舞者香奈爾.達席爾瓦(Chanel DaSilva)前來的那天晚上,帶來琴手現場伴奏,排練場迴盪著旋律和鼓音,某一刻,我感覺身體彷若風箱鳴響。

周五晚上,到法卡斯廳看了哈佛舞蹈中心的春季節目。排練場裡身影熟悉的男孩女孩,戴上大頂圓盤帽,一身盡黑,臉容隱現在帽緣的陰影。換幕後一身大紅斗篷。或在留聲機的斑駁音樂裡,卸下臉上無盡的面具。我看著三支我曾跟著跳舞的編舞家藉由身體物件,創作關於交際場下心靈內面的作品,聽編舞家在演後座談溫柔說著:「Passion to move!」

散場回家,微雨落過的街道,有小小水窪,我跳步越過。就像那晚在排練場最後一次跳舞,編舞者帶我們做了一組grand jeté,斜向穿越偌大舞台。在每一次躍起的片刻,雙臂延伸,有如翅膀,在落下之後,我已開始想念著,下一次朝向遠方的不安,與飛翔……「所以跳舞吧。只要音樂還繼續響著。」——《舞.舞.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