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典衡
前些日子在某國中演講,一如往常地,我先跟在場兩百多位家長問好。
我的開場白總是如此:「各位爸爸媽媽、阿姨姨丈、姑姑姑丈、阿公阿嬤、舅舅舅媽、叔叔嬸嬸,大家晚安!我有沒有漏掉誰?為什麼要這樣問好呢,因為我知道在座的家長肯定什麼類型都有,而且絕對不在少數。不管是隔代教養,或是基於不同因素扶養著不是自己親生孩子的家長們,往往背負著更大的壓力,也面對著更大的挑戰。」
而這樣的家長們若願意前來,我們更不能忽略了他們的感受。
當天演講結束時,許多家長圍繞在我身邊,跟我討論孩子們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離開學校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當我步出校門,一位女士在校門口等我,看到我說:「老師你好,我想耽誤您一點時間。」我面帶微笑,點了點頭,好奇地問:「怎麼了嗎?」
女士說:「我跟先生去年正式收養了一個孩子,我們自己的孩子已經念大學了,現在收養的這個孩子正好在這裡念國中,所以我想應該要來聽一下老師的演講。」正當我心中評估著,這樣的家長肯定遇到了不小的麻煩吧,所以才會留到這麼晚,同時心裡犯著嘀咕,看來要很晚才能回家了。
女士繼續說道,「這個孩子是我先生哥哥的孩子,因為父母早逝,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把他帶在身邊,我對他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過他都叫我嬸嬸。到了最近,法官終於讓我收養他了,我就開始請他叫我媽媽,雖然孩子知道我不是他的親生媽媽,但是他跟我說,我在他心中比親生媽媽更重要。我一直認為,大部分的人不會了解這樣的心情,也始終不覺得我能成為他真正的媽媽,但是老師你今天開場說的話,真的讓我覺得被理解了。在帶這個孩子的這些年,我受到很多的質疑,當老師說,我們這樣的家長負擔的壓力更大時,我覺得自己這幾年受的苦都被療癒了。老師謝謝您,您早點回家休息。」
女士說完,留下名片就離開了。我呆站在校門口,眼眶泛著淚,被剛剛的話感動得說不出話,也為自己前一秒還想著對方會有很多問題,感到羞愧不已。
應該是我要謝謝妳才是。妳讓我知道,即便養育的不是親生子女,也能擁有比一般父母更好的親子關係,讓我學習到無私奉獻的愛是怎麼一回事,也讓我知道,不是非親生的家長就一定充滿困擾,反而可能有更多的愛。孩子跟家長,就是彼此愛的禮物。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