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很多人有刻板印象,以為偏鄉原住民學生學力比都會學生差,其實不然。台東縣大武國中近年來大力推動閱讀,學生突飛猛進,去年國中會考逾八成學生作文拿四到六級分,比許多都會國中好,甚至首見拿5A的學生,校長許志民說,閱讀教育居功厥偉。
教育部國教署昨舉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精進計畫」成果發表會,署長邱乾國指出,教育部近年推動學習精進計畫,希望老師不只要教完,還要教會學生,盼能透過推動閱讀、做中學等方式,讓孩子上課更有興趣及自信,解決英、數成績長期的雙峰現象。
許志民指出,該校有兩百零五名學生,逾八成是原住民,以排灣族居多,其中不乏弱勢學生,教育只能靠學校。二○一四年,他回故鄉到大武國中當校長,巡堂發現有些學生打瞌睡,和早期沒兩樣,於是鎖定推動多元閱讀教育,「唯有讓孩子愛上閱讀,才會主動學習。」
許志民說,該校除規定學生每天到校後要晨讀,也在不同時期舉辦愛的詩篇、傳記或飲食文學等主題書展,圖書館另設「五十巨著」專區,班上也各設書庫及閱讀角;學校每年更會讓孩子夜宿圖書館,搭配觀星、VR、桌遊等闖關活動,其中還要每個學生成為說書人,用自己的話來帶大家讀文章,讓孩子在閱讀中睡著。
「推動閱讀真的太有效了!」許志民說,該校近年不但連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教學卓越獎等,學生國中會考成績提升,去年有一原住民學生拿3A++、2A+,考取台東女中首屆數理資優班,她就很喜歡閱讀;而拿5C的學生也明顯減少,不到五分之一。
至於台中市新社區中和國小只有十七名學生,校長何昭伶說,該校一大特色是發展歌仔戲,每個學生都參與,劇團前年曾獲邀到舊金山國際童玩節演出,去年底更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登台,是莫大殊榮;該校也將野外求生、認識植物等山野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並規畫六條路線,兒童節前夕驗收成果,當成兒童節禮物。
新竹市培英國中校長丁淑觀則分享學生「做中學」的成果,該校結合藝術、生活科技、數學等不同科老師,教學生剪紙、製作具有客家等不同風格的花燈,且從中學到數學等學科概念,學生從無到有,做的花燈在城隍廟花燈展奪大獎,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