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宣示,政府將以提振內需做為今年拚經濟的主軸,提振內需也將成為今年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新火車頭。
至於如何強化內需市場,支撐經濟成長力道,與其力推前瞻,不如用政策鼓勵「有錢又有閒」的老年人多消費,否則他們不消費不娛樂,把錢存在銀行,結果是台灣的製造業服務業沒錢賺、沒市場、沒雇員需求、沒加薪可能。然而當大量資金囤積在老人手中,完全停滯不動,經濟流動愈來愈縮水,年輕世代能賺到的錢,當然愈來愈少。
全球資料顯示,戰後出生(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四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掌握一個國家五至八成財富。
此外,近年來也有愈來愈多調查指出,戰後嬰兒潮才是真正有錢、有能力的消費族群,他們掌握了全台灣將近百分之五十五的財富。
依據《消費刺激生產論》這本書分析,老人的退休養老金並非只是日漸消融的冰塊,老年消費隱藏著龐大的商機,藉此可擴大生產和就業機會,刺激市場的活力,那是一塊綠洲。那麼提振國內消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規畫退休者可以消費的地方。
政府可以結合業者,對長者的食衣住行育樂著手,開發他們需要的各種產品及服務,刺激老人家掏錢消費,提升生活品質,而年輕人有錢賺、工作機會也增加,達到雙贏,甚至打破財富或貧窮的世襲傳統,具體展現世代正義。
當老人家肯花錢敢花錢,年輕人也從老人手中賺到錢有錢花,國內消費怎麼可能不振?否則將成為台灣經濟的長期隱憂。
魏世昌(宜蘭市╲軟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