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思議 秒解數學有捷徑

 |2018.04.12
1944觀看次
字級
印度學生上課勇於發問和挑戰老師觀點。 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背九九乘法表的經驗,但乘法對印度人卻不難,他們利用從《吠陀》典籍衍生出的19乘19乘法口訣,幾秒就解出答案,成為印度不可思議的風景之一。

以18X19為例,印度人先把18和乘數的個位數9先加起來,也就是18+9=27。接著再把27乘以10等於270。第三步,把兩個相乘數字的個位數相乘,也就是8x9等於72。最後,把270加上72,就獲得342的正確答案,整個算式寫成:(18+9)x10+8x9=342。

如果遇到相乘的兩個數字十位數相同,個位數相加等於10的數學問題,印度的計算方法更快。例如63x67,印度便捷數學會把第一個數字的十位數和個位數分別與第二個數字的個位數相乘,也就是6x7=42及3x7=21,把42和21排列成4221,就是63x67的解答。

這些數學計算的便捷方法還有許多,都是由印度十九世紀數學家逖爾塔吉(Bharati Krishna Tirtha)透過研究《吠陀》典籍重新建構後,成為新的吠陀數學計算體系,讓印度人從小透過口訣和歌謠記憶與練習,幾秒鐘內就能把多位數的數學題目算出答案。

用來解決生活問題

一位新德里的數學老師蘇布拉托(Subrato)表示,印度人對數學比較實際,就是用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所以印度古代數學散見在《吠陀》典籍和天文學書籍中,都是用來解決建築測量或天文學問題。因此,如果有更快的捷徑,當然會選擇捷徑來解決問題。

事實上,西元前二二○○年的印度人,就為了解決建築和天文的實際問題,對抽象的數學非常在行,能以準確的度量衡製造出整齊畫一的磚塊及六面體、圓柱體、圓錐體等,甚至以數學計算用於導航的恆星位置。

到了吠陀時期,印度的數字已達到十兆,並在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一種稱為Sulvasutra的用繩法則,用來測量祭壇的造型以符合宗教上的幾何要求,也已熟知畢氏定理。

西元前三百多年,希臘人入侵為印度傳來三角函數和天文學,印度人將之發揚光大,並在西元五世紀初誕生一部應用高深三角函數的天文著作《太陽的知識》(Surya Siddhanta),讓數學成為天文學重要工具。

此外,現在通行全球的十進位制、阿拉伯數字、零和負數的概念,也都是從印度為解決實際問題發展而來。

學生勇於挑戰老師

在著重實際應用下,印度小孩從小就在生活中學會利用數學解決問題。台北市立大學數學系二年級學生林冠廷去年底到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數學系當交換生、他經半年觀察,也認為印度人在數學應用上比較強,尤其是在計算和邏輯方面。

林冠廷說,印度人從小學習的數學就比台灣要難,中學考試須完整寫出算式以論證整個計算過程;進入大學後,考試不只要計算過程正確,答案也要正確,這讓印度人的計算和邏輯驗證能力都比其他國家的人要強。

不過,在國際奧林匹亞數學競賽中,多是美國、中國和南韓拿到前三名,台灣也能排進前十名,印度卻排不進去。林冠廷分析,這可能與印度的數學教學太注重邏輯與計算,卻缺乏想像力有關。

但林冠廷認為,印度學生能在上課抄筆記時一邊思考,並在課堂中隨時針對不了解之處提問,甚至勇於挑戰老師觀點,讓疑惑馬上獲得解答,這才是印度學生勝過台灣之處,值得不太發問的台灣學生學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