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姓榮民將零錢存進小熊洗衣精罐,捐給惠康基金會。圖/惠康基金會提供
台中榮總家醫部醫師李隆軍(左)、個管師莊雅惠(右)到黎姓榮民(中)住宅提供居家醫療。圖/趙容萱
【本報台中訊】惠康基金會日前收到一個舊舊的小熊造型洗衣精罐,裡頭裝著九十四歲黎姓榮民每天省下的五元、十元硬幣。原來,黎姓榮民兩年前因嚴重肺阻塞下不了床,由台中榮總醫護人員到宅療護,費用有健保、車資也有基金會補助,他懷著感恩的心,決定省下買菜的零錢,存進「小熊撲滿」捐出,並取回空撲滿,要繼續將它存滿。
健保署從前年二月起,針對臥床等就醫不便病患推出居家醫療,鼓勵特約醫療院所組成居家整合照護團隊;中部地區共四百多家醫療院所參與,費用與到醫療院所就診相當,另依住家距離酌收交通費,免去病患就醫奔波、租救護車接送、住院照護等勞累與費用,推估平均每個家庭一年可省下約二萬元就醫成本。
輪椅卡卡 連出公寓都難
台中榮總家醫部醫師李隆軍說,黎姓老榮民住成功嶺旁公寓套房內,過去長期在台中榮總看診,前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病,連躺在床上都很喘,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前年醫院主治醫師協助申請居家醫療,李隆軍和個管師莊雅惠定期搭計程車到老榮民住家,提供居家醫療。
黎妻說,以前丈夫坐輪椅就醫,因老舊電梯容納不下,要先將輪椅放置一樓,再由她扛丈夫搭電梯到一樓坐輪椅;到了醫院,看診都排到二十多號,要等到下午才能就診,相當折騰。她說,自從台中榮總提供居家醫療後,丈夫受到良好照顧,醫療費有健保,連車資都由台中榮總發起的惠康基金會補助;丈夫與她商量後,省下買菜的零錢捐出。
黎姓榮民說,他十六歲當兵,歷經對日抗戰的長沙會戰,曾被日軍俘虜,關在長沙監獄,替日本人打雜、修機場跑道,日子過得膽顫心驚;經歷戰爭的慘烈,他四十八歲退役後隻身在台,後與妻子完婚,未生育子女,「雖然不富裕,但夠用了」,他已把空的撲滿取回,會繼續存下去。
到宅醫師 要有憨人精神
「居家醫療絕對虧本,如果要算錢,就不用走出診間!」南投縣醫師公會理事長許鵬飛表示,參與的醫師要有「憨人精神」,在醫療院所看診有冷氣吹、病患集中,較輕鬆;出診要帶筆電等裝備,尤其到偏遠山區,連導航都找不到位置,一個早上頂多看兩個病患。台中市大台中醫師公會有逾百名醫師投入,並推出「不論哩程數,找回老朋友」,連跨區病患都能獲得良好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