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利用課餘幫忙採果、包裝和搬運,成了果園重要的備援人力。圖/中央社
【本報高雄訊】農村高齡化、農業缺工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不過高雄市的農村去年起出現了一批年輕生力軍,這些來自大學院校的學生利用課餘幫忙採果、包裝和搬運,成了果園重要的備援人力。
在課餘零碎的時間,就讀高雄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的陳定華全副武裝,戴上手套、袖套和帽子,不僅防烈豔,也怕手臂被多刺的棗樹刮傷,他與同學到燕巢果園幫忙農家採蜜棗,更重要的是將熟手採收的蜜棗從果園一簍簍的送到貨車上。他揮汗說「真的很辛苦!」不過他仍喜歡這分不同於加油站、超商店員的工作,他表示,「土地的溫度」讓他體會到農民汗滴禾下土的辛苦。
陳定華去年加入高雄市農業局「好農無限+」後,利用課餘零碎的時間登記到果園打工,近一個月寒假幫忙採收蜜棗、芭樂,他賺取了約兩萬元學費。他去年也利用農務人力媒合平台手機群組,在傍晚課後到大樹區運銷合作社做玉荷包分級、清洗和包裝的工作。他說,看到一盒盒上選精裝準備出口的玉荷包有自己勞力參與,「心中有種莫名的感動。」
就讀高雄科技大學運籌管理學系的沈亮潁,也加入農業局「農務即時人力需求媒合平台」,過去他有在超商打工的經驗,現在選擇農村勞務零工,因為喜歡農家單純熱情的互動方式,他說偶爾也會和雇主天南地北聊天,提供包裝建議,希望農民加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