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清明粿

文/梁純綉 |2018.04.02
1157觀看次
字級
上市場買菜,瞧見清明粿已上架,心裡禁不住喊了一聲:「哇!清明節到了。」 圖/梁純綉

文/梁純綉

上市場買菜,瞧見清明粿已上架,心裡禁不住喊了一聲:「哇!清明節到了。」

清明節的重頭戲當然是掃墓,而清明粿正是掃墓祭品中的重要主角。我喜歡清明粿的清香,除了口感上的耐人尋思之外,更懷念的是它曾帶給我的敦厚回憶。

五○年代,當時物質環境的匱乏,加上父母生得孩子比較多,食指浩繁之下,吃不飽之事常有耳聞,於是就有所謂的「揖墓粿」(也稱乞墓粿)。

什麼是揖墓粿呢?掃墓的地方大都位於郊外或山區,彼處的物力更顯困窘,附近的居民趁掃墓時節供品豐富,派遣孩子前滿往乞討;掃墓的主人秉著人飢己飢的精神,也樂於大方分享,於是有了揖墓粿的善行。

他們手上都各拎甲仔(用大甲草編成的盛物袋子),一雙雙渴求的眼神,忽而望向我們,忽而又偷瞧供品,待鞭炮聲一響,蜂擁而上。

母親吩咐小朋友們不用著急,表明人人有獎。善良的她,在家裡所做的發糕或清明粿,數量比其他節日的祭祀都多,為的就是要分送給更窮困的人家。

艾草有避邪作用,將它揉入糯米糰中,成為清明粿。客家人稱「粿」為「粄」,因此清明粿又名「艾粄」;艾草是綠色的,所以艾粄也稱「青粄」。祖先流傳下來的風俗認為,清明吃艾粄,夏天不會生膿瘡,可見得它是「綠色植物」。

小時候看到的艾粄都是長條型的(見圖),後來也有人做成如碗面大小,頗似一個小飛碟。現在的人掃墓,已看不到揖墓粿的場景;昔日掃墓者分送墓粿給窮困的人,現在想想,仍是溫馨的畫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