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縮減學科授課時數,強調看重學生的多元能力,但面對大考,孩子的升學壓力未減。有些家長擔憂孩子程度跟不上,與其花錢去上補習班,不如乾脆選讀私校。根據教育部統計,受少子化影響,近兩年來國高中都減班,部分私校學生人數卻逆勢增加。
教育部統計指出 ,公立國中一○六學年共兩萬一千六百班,比一○五學年兩萬兩千四百多班,減少八百多班,但部分私校,學生人數反而增加,例如台北市私立東山高中國中部一○五年一千六百多人,一○六年已增為兩千多人,成長逾兩成。台北市私立薇閣高中國中部一○五年一千六百多人,一○六年突破一千七百人;延平高中去年國中部一千兩百多人,也較前一年微幅成長。
招收三百人 兩千人報名
公立學校學費雖然較私校便宜,受到少子化衝擊,招生情況不如以往。近年私校舉辦的國中入學考試,報考人數仍相當可觀,學生擠破頭。例如薇閣高中今年招收三百人,來了近兩千人報名,錄取率僅兩成;東山高中今年收五百八十五人,報考達一千九百多人,錄取率約三成,在熱門私校當中已算錄取率高。
台北市私立景文高中今年大學繁星推薦錄取人數奪下全市排名第二,國中部主任卓意翔表示,受到一○八新課綱影響,公立學校這幾年的課程與升學考試的關連性降低,例如英文及數學課每周只能排三小時,家長擔憂孩子程度跟不上,與其花錢讓孩子去上補習班,不如乾脆選讀私校。
家長重績效 不再先公後私
「公私校志願可能將重新排序。」卓意翔說,以前大學滿級分大多都在公校,不過這幾年私校量少質精,培養出不少優秀學生,家長看見辦學績效,也逐漸翻轉「先公後私」的傳統觀念。學生考上社區高中後,改讀私校的案例愈來愈普遍;對於這股趨勢,他很看好部分辦學績效好的私校,未來很有機會能取代建中、北一女等校。
對於私校的樂觀態度,建中校長徐建國則認為,該校多年來培養不少頂尖學生,校內已累積資優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招生絕對有信心。
不過徐建國不諱言指出,私校規畫課程較不受規範,還可管理學生的服儀及行為,家長若認為孩子欠缺管束,的確可能優先選擇私校。但他提醒家長,高中是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應從國中起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自律及自主學習能力,讀公校或私校沒有絕對優劣,必須視學生及家長的需求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