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說》優質社會運動的內涵

(清郁/輯錄) |2007.06.03
837觀看次
字級

曾有人開玩笑說:「現代青年只有流行文化,不管是哈日、哈韓、哈美等,都只是流行風而已。」誠然,變相的民主政黨國家,似乎沒有良性競爭,只有世態炎涼的口水戰,唯恐天下不亂的言論充斥;而有建設性地關懷全民福祉、全球環境的議題,卻詭異地難得一見。盛極一時的藍海策略之思考,終究暫時都因狹小視野給放棄了。

社會雖然充斥著媒體八卦、網路犯罪、環境汙染、自殺風潮等層出不窮的隱憂,讓許多人對未來感到憂心忡忡,痛苦指數節節攀升;但也有許多民間各類團體,紛紛自主性地提倡各種運動,如「反貪污運動」、「關機生活學習運動」、「媒體修理站」、「讓地球降溫運動」、「反公害自力救濟運動」、「反核廢料場運動」、「學生自主運動」,乃至於「慈悲愛心列車」、「三好運動」等,期待透過各種有意義的社會運動,發揮撥亂反正的功能。

優質社會,從菩提心起

這些試圖進行撥亂反正運動的心,從何而起?《大乘伽耶山頂經》說(大正十四,四九○中):「依深信心起。又問:『深信心依何而起。』答言:『依菩提心起。』又問:『菩提心依何而起。』答言:『依六波羅蜜起。』」因為有些人總是相信「否極泰來」,認為時間會解決一切,更相信與其惡鬥,不如從自利利他做起,相信自己生存在世,終究對社會大眾是有利益的,願意不求回報地貢獻一己之智力、體力與時間等,慎防「害人害己」的場面發生,漸漸不再隨之起舞,愈來愈會學習更多的智能,來處理以前認為棘手的問題,在生活中更廣為運用。

《維摩詰所說經》也提到(大正十四,五三八中):「菩提心是菩薩淨土。」雖然人心隔肚皮,但心就如同一座工廠。善心工廠能生產出好用且無環保問題的產品;黑心工廠則相反之。當一個人的內心經常充滿著喜悅、感恩及正向思考時,則即使遇到挫敗時,也能展現樂觀進取的精神,及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更逐漸擴散到社會的每個角落。例如漸凍人陳宏,雖然他目前只能透過眼睛來傳達心中的想法,他仍然耐煩地將其內心對社會大眾的那份關懷,及對生命一股源源不絕的熱力,化為一串串鼓舞人心的文字,為社會注入一股正面清新的活力泉源。

和諧社會,由淨言行始

當一個人願將關懷大眾放在第一位時,心就不會太計較自己得不到的部份,卻會更珍惜已擁有的,且言行舉止自然就會柔軟下來,不再莽撞、陰險與尖酸刻薄。則今日媒體視訊科技發達,才不會是另一波文化的災難,而能真正縮短人心的距離,並增廣更多元的視野與智慧。就如《佛說阿彌陀經》中所敘述的(大正十二,三四七中)「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些諸上善人不再為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紛擾,能關懷與大眾福祉有關的社會公共議題。若每個人皆能如此,則極樂淨土就現前了,何需等到來生?

總之,古德說:「家和萬事興」任何社區、團體、族群、國家等也都該如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就該斷除唯恐天下不亂、不吐不快、以牙還牙等言行舉止的模式,就離優質社會的標準愈來愈近了。所以,要倡導「無諍」的和諧。如果一家和諧,就能一家快樂;一個社區和諧,社區就能平安;一個社會和諧,社會國家自然富強,邁向一個優質社會運動之最終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