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許多民眾認為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物,可能只是物質上的滿足;美國長春藤名校耶魯大學,二○一八年春季全新「快樂學」課程,吸引上千學子搶課,成為耶魯創校三百一十六年來最受歡迎的課程;開課教授認為,課程會如此搶手,恐怕是因為學生在龐大升學壓力下,被迫放棄幸福快樂的生活。
這堂「心理學與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的課程,由四十二歲心理學教授桑托斯(Laurie Santos)主講,目的教導學生如何獲得更快樂、更滿意的生活。
桑托斯表示,當初決定開課時,預想大概只會有三百名學生登記,沒想到在短幾天內,人數從三百一路增加到約一千二百人,吸引了大學部約四分之一的學生搶課,授課地點也特別改為開演奏會的表演廳,而且還得從其他學系調來二十四名助教支援。
現今民眾認為會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物,其實都被誇大其實;桑托斯指出,找個好工作,取得高薪,買個大房子,這些被認為是生活中的「好事」,只構成我們幸福快樂的百分之十;真正會讓人感到快樂的,是活躍的社交生活,適當的放鬆、運動和足夠的睡眠。
期末完成自我改進計畫
因此在上課期間,學生必須練習放棄使用網路社群,多與親友面對面互動,每天記錄五件值得感激的人事物,花五到十分鐘獨處、放鬆或冥想;而充足的睡眠與運動,也是作業的一部分,不管其他課業有多繁重。
到了學期末,每個學生還得完成自我評估,桑托斯稱之為「自我改進計畫」(Hack Yo'self Project)。
對於有這麼多學生想要改變生活現狀,桑托斯認為,可能是與現今教育體系重升學,為了擠進耶魯等名校窄門,學生在高中時期被迫以升學為優先,捨棄幸福快樂的生活,採取「有害」的生活習慣,導致各大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每況愈下。
根據耶魯校務委員會(the Yale College Council)二○一三年報告顯示,大學部過半學生,曾在求學期間尋求心理健康輔導。報告指出,學生坦言普遍存在焦慮、壓力、不快樂、呆滯麻木等心理疾病現象。
成為改變校園文化種子
桑托斯指出,高達四分之一耶魯學生選課,認為如果能藉此在校園看到更多好行為,讓學生更懂得感恩,不再拖延耽擱,增加人與人的互動,那這堂課就會成為改變校園文化的種子。
有學生擔憂,由於這堂課缺乏問責制度,桑托斯並不會監測檢驗作業,有人會是為了賺學分才跑來修課;不過桑托斯表示,雖然如此,但這堂課無疑是「耶魯最難的課」,因為想要徹底改變生活習慣,學生必須在課堂外,自行堅持下去,並對自己行為負責。
這堂耶魯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課程,因為校園資源公平等因素,未來恐不會再度開課,但桑托斯指出,已經把「心理學與美好生活」課程,錄製成一系列線上課程,名為「幸福科學」(Science of Well-Being),三月起在耶魯教育網路平台「Coursera」上免費分享,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機會學習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