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玉山計畫出爐,鎖定對外攬才,排除對內留才。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為協助各大專校院搶才,教育部推動「玉山計畫」,對象包括玉山學者或玉山青年學者,但最終版本限海外一流學者或國際級企業的頂尖人才,也就是鎖定對外攬才,排除對內留才,其中玉山學者年薪最高可達五百萬元,另還有每年最多一百五十萬元的行政支援費,最快一○八學年起聘。科技部、教育部及大學校長明天就會赴美攬才。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玉山學者經費一次核給三年;玉山青年學者年薪最多有一百五十萬元,一次核定五年,另同樣也可申請每年最多一百五十萬元的行政支援費。
姚立德說,教育部預計提供一百個單位申請玉山學者,一單位一名玉山學者,而一名玉山學者員額可換三名玉山青年學者。教育部說,各校員額將進行分配,會先拿出兩成經費作為「預核名額」,讓大學可即時搶才,人選不用報部申請,但提供多少薪資由教育部決定;另八成經費屬競爭名額,由各校向教育部申請。
姚立德指出,透過玉山計畫,每年約可延攬幾百位優秀國際學者,讓台灣的大學足以跟世界上優秀的大學搶才和競爭。
配合玉山計畫,教育部次長姚立德、科技部長陳良基,本周六將和台大、清大、交大、中興共十多所大學校長,前往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波士頓等地攬才,預計會到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舉辦四場說明會。
不過,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說,政府若有資源,應優先用在一般性的補足人力、維持聘雇員額,「把一個玉山學者的錢拿去聘五個正常薪給的學者」,對改善高教與提供人才機會更有幫助。
台大研發長李芳仁說,學校一旦以高薪攬到人才,而留才條件無法「相配」時,就會變成「攬才很高興,留才很痛苦」,台灣優秀教師恐感嘆「生不逢時」。中研院士陳培哲也說,人才是流動的,台灣學術界若不能留住現有人才,外頭攬來的人終究會離開,認為留才和攬才應兼顧。
學界憂排擠本地人才
部分學界擔憂台灣學者被排擠,恐攬了才卻留不住才。教育部說,各大學可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經費的兩成,作為學校人事費或教師加薪使用;只要學校幫傑出老師每月彈性加薪超過三萬元,增加的部分將由學校及教育部各付一半,另須提供一定比率的彈薪給「副教授」以下的教師。
科技部昨也宣布,全面放寬「補助延攬客座科技人才」及「補助延攬研究學者」的教學研究費,比照行政院一○七年軍公教員工待遇調增標準,全面調增百分之三,且溯自今年元旦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