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漫書院占地二千坪,藏書數萬冊,是罕見的私人書院。圖/張家樂
彰化鄉土詩人吳晟有一間「專門給書住的房子」。
圖/林宛諭
【本報綜合報導】「蓋間房子給書」;這樣的夢想,在南投和彰化縣,都有人去實現。前台灣文獻館長謝嘉梁退休後,在南投縣草屯鎮郊興建一座「汗漫書院」。謝嘉梁說,他實現了「讀冊郎的夢想」。
彰化鄉土詩人吳晟有一間書屋小有名氣,不僅文壇好友拜訪時會做為招待所,也提供給社區民眾開會、辦活動使用。
謝嘉梁曾任省府民政廳副廳長、台灣文獻館館長,二○○九年提早退休,揮別政壇風雨,回到民間社會,開始籌建書院,他砸下畢生積蓄,在草屯鎮坪頂神木附近購地,書院是一棟方正的二層樓建築,門外再砌一座半圓形的拱門,帶有外方內圓的意涵。書院外千坪的庭院,柴門、矮牆均採生態工法,矮牆以石塊砌成,不用水泥。
書院入口的小黑板,謝嘉梁用粉筆寫著詩經上的幾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娟秀的字跡,多少透露出主人的內心世界。
汗漫書院 蘊含質樸意味
書院取名「汗漫」,源自《准南子》「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謝嘉梁說,「汗漫」兩字是河洛話「憨慢」的諧音,帶有質樸、笨拙之意,和他的性格相近。
書院原本是一處舉辦文學活動的私人空間,但因環境境極佳,書院建築氣勢磅礡,室內的書香迷人,屋外的田園風光,更是吸引忙碌的現代人,謝嘉梁和妻女商量後,決定開放書院,還供應飲料輕食。
有讀書會的成員,定期前來聚會。也有父母親在周休日,把子女帶來這裡K書。書院的二樓,像昔日的私塾,講台上寫著「汗漫」二個大字,這裡不定期舉辦文學或社會現象的研討會,也曾辦過學童演講比賽。
吳晟書屋 就像透天豪宅
吳晟的書屋占地約六十坪,上下二層約百坪,座落在一片樟樹林旁,簡約的設計感透露出文人的大氣,有些人以為這是吳晟的豪華透天別墅,也有人誤認為是「鄉公所的圖書館」。吳晟說「這是一間專門給書住的房子」,也有親友村人曾笑他們傻,怎麼是蓋房子給書人住,他們一家人都還住在書屋旁古早三合院老房子裡。
吳晟說,從年輕時就愛書成痴,不管是出差、旅遊,總要逛逛當地書店,買幾本書,甚至九○年代還曾託大陸雲南詩人周良沛幫他搜購了《沈從文全集》、《魯迅全集》、《臧克家全集》等大批詩集和文學作品。
家中的書實在是多到三合院二邊護龍改建的書房都擺不下,連房間地上都堆滿,在二○一○年才蓋了這間書屋,吳晟說,妻子莊芳華比較有美學概念,都是由她和設計師討論如何設計,他只是在落成後坐享其成,花了二個多月時間把書分門別類搬進去。
書屋沒有封閉的牆,而是一大片的落地窗,採光明亮,窗外就是樟樹林,可擋住日曬,冬暖夏涼,一樓整個開放式的大廳三面都是原木書櫃組成的書牆,一旁有特殊的斜坡道上樓動線,吳晟說,老了若要推輪椅走斜坡道方便。
二樓有間大通舖,可做為接待友人的住宿空間。有一次鄉公所辦文化季活動,一群藝術研究所學生下鄉協助,公所商借他的書屋二樓給學生住,學生住進來,看到吳晟進進出出,即喚他「歐里桑…」,吳晟笑著問學生「你們知道你們住在哪裡嗎?」學生說「這是公所的圖書館吧,你不是管理員嗎?」讓吳晟一直當成趣聞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