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內政部通過「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昨天送到行政院審議。其中,最讓外界關注的就是全國農地數量是否能夠守得住。民間團體指出,新的草案不只刪除之前各地方政府被分配的農地量,且國土四大分區的畫設條件極為籠統,幾乎是讓各地方政府自由心證地畫設。環團擔憂未來政院版再被鬆綁,呼籲行政院必須對此版本進行調整。
國土計畫法審議以來,農地數目最多的雲林、嘉義、屏東都有反對聲浪,地方政府質疑國土計畫法中所分配的農地數量不只不精準,還會讓地方政府因農地數量多而無法翻身。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表示,雖然新的版本中仍然明定全國農地的總量要在七十四到八十一萬公頃,但在地方政府抗議之下,新版草案竟然刪除了各地方政府的農地分配量。中科汙染搜查線祕書長徐宛鈴表示,地方政府之前會抗議,就是覺得農地沒有發展價值,不想要有這麼多的農地,在這麼多地方利益團體交雜之下,擔憂農地恐怕流失更多、更快。
湯琳翔也表示,根據農委會的全國農地盤點資料,我國的農地是不足的,之前內政部營建署所提供的公開資料也顯示農地部有不足的狀況,但營建署最近突然態度大變,宣稱全國的農牧用地有九十八萬公頃,農地總量足夠,這讓人質疑,未來政府是要用宜農宜牧的山坡地來魚目混珠。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吳奇融也表示,城鄉發展區中畫設的定義過於寬鬆,可畫設的項目包山包海,地方政府如果認為有發展需求,就可直接在這個分區中興建發展,此外,國土保育區的畫設區位也偏少,擔心未來會再被鬆綁。
徐宛鈴表示,這麼重要的國土計畫,但民間團體參與度始終不足,且未來進入行政院之後沒有民間團體審議機制,屆時會不會大筆一揮就黑箱通過,讓人非常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