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癲癇發作就是口吐白沫、全身抽搐。」這是誤解,卻讓許多病友因此求職碰壁。一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屬於頑性癲癇的女病友於銀行任職,在藥物治療之下,不像發病初期會意識昏迷而大發作,周遭同事和主管雖知情,但偶爾遇到她小發作突然說不出話時,主管仍會試圖拿湯杓放進她的嘴巴,幾個月後便將她解雇,這名病友前後共遭三間銀行以疾病為由不當解職。
昨天是國際紫色癲癇日,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治醫師陳倩說,癲癇患者經治療後能改善發病症狀,七成患者能治癒。病友日常生活、工作能力與一般人相同或更優秀,但社會大眾對癲癇的錯誤想像,以為病人一發作就會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或咬到舌頭等,皆是錯誤認知,且影響患者社會參與。
台灣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說,社會對癲癇的誤解使得許多病友難以謀職或遭不當解雇,將建請衛福部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擬對消防人員等進行衛教、將癲癇納入教科書與訴請勞動部增進友善職場。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陳素春指出,去年十月底CRPD首次進行國家報告,邀集相關民間團體與國際審查委員提出意見後,將會再集結各單位的結論性意見進行跨部會分工,依各部會的權責進行處理,針對可立即施行的部分進行檢討修正,行政院也籌組了身權推動小組定期聽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