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唐詩小學堂要介紹的,是一首清新短小的「詠物詩」。什麼是詠物詩呢?它是指以客觀之景物為主題的詩歌,就像今天要介紹的李嶠作品〈風〉,便是以「風」為主題,描述它的本質與特性之詩作。
圖/泱汀
文/章定
今天的唐詩小學堂要介紹的,是一首清新短小的「詠物詩」。什麼是詠物詩呢?它是指以客觀之景物為主題的詩歌,就像今天要介紹的李嶠作品〈風〉,便是以「風」為主題,描述它的本質與特性之詩作。
李嶠是初唐時詩人,歷經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官居高位。他的詩作,曾被唐玄宗讚歎為「天才」;當時他在文壇的名聲,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並稱為「文章四友」,可見其才情不凡之處。而李嶠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的「詠物詩」,數量多達一百二十首,不論風、雲、月、露,飛禽、動物、物,或是人倫日用、服飾、器物等,皆有歌詠的詩作,描繪貼切,刻畫生動,將每一歌詠事物寫得如在目前,令人驚歎折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李嶠這首歌詠「風」的作品吧!
前兩句「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將風的特性表達出來。風於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空間都存在著,而每一時節的風都有不同的特性:秋天的風能吹落樹葉,春天的風能催花早開。詩人以他精細的觀察力透析風於季節中的各種情態,光是這兩句詩,便讓人能確切感受無形的風,具體而實有的存在!
後兩句「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則是從空間的角度切入,去描寫風的另一種型態。作者說,風吹過江上能掀起千尺巨浪,穿過竹林能令萬竿青竹傾斜,以誇飾筆法描繪狂風時的型態,讓人彷彿親歷其境,真切的感受暴風的威力。
這一首詩雖然才短短二十個字,沒有一個字提到風,卻字字句句都刻畫著風!這是作者筆法高明的地方,亦是最為人稱道之處!能將無形無味的風描繪得形象生動分明,也難怪歷來的學者對於李嶠的「詠物詩」總是多有稱譽!
小朋友們閱讀完這首作品,是否對於李嶠的詠物詩產生更大的好奇與興趣了呢?如果可以,也別忘了將李嶠其他詠物詩也一併閱讀,再一次感受李嶠詠物詩作的獨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