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阿木來信:
我在單親家庭長大,從小看著媽媽辛苦賺錢,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到早餐店工作,中午休息沒幾個小時,又到餐廳上班,就是為了供我上大學。看到媽媽這麼辛苦,我於是也在課餘時間打工作賺錢。只是最近常常會有一個念頭在我心中浮現:是不是沒有我的存在,媽媽就不會那麼辛苦、那麼累了?好像我活在這世界上,只會造成媽媽的負擔和壓力……想著想著,就開始變得沮喪、憂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吳君真老師回覆(彰化縣幸福媽媽協會理事長):
根據學界對單親家庭從經濟、人際、社會等不同層面所做的實證研究顯示,家庭結構從雙親變成單親後,以上幾個面向都會遭受不同層度的衝擊,孩子需承受來自家庭結構改變的壓力;而單親家庭的家長若為女性,則產生的影響會更加顯著。
就經濟層面來看,單薪自然不如雙薪優渥;就人際層面而言,單親家庭在親子照護上,為了改善經濟壓力,往往要付出較多的工時來填補,如此一來,便會壓縮親子相處以及與人互動的時間;至於社會層面,由於傳統的刻板印象,單親者可能會遭受異樣眼光的歧視,因此加重其精神壓力以及身體的負荷;從心理層面來看,單親的孩子易缺乏安全感,容易沮喪、焦慮或負面解讀其生活經歷和接收到的訊息,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甚至對自己的存在產生懷疑。
雖然相較於雙親家庭,單親的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的照顧相對較少,且相較於同齡的孩子,被迫提早背負生活的重擔;即使感到孤單,又因為看到父親或母親為生活奔波,只能被迫壓抑對愛的需求,可能因此變得自卑、沒有自信。但即便如此,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可能因為更早學習獨立,為了擺脫身處的困境,鍛鍊出刻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毅力。
阿木因為不捨媽媽工作辛苦,覺得是他拖累了媽媽,並因此感到沮喪、憂慮,甚至產生了不合理的信念,認為媽媽沒有他會過得更好。但為了分擔家計,在課餘打工賺錢的阿木,可否看到讓媽媽咬緊牙關苦撐下來的動力為何?失去了另一半支持的媽媽,目前能夠依靠的又是什麼呢?又是否能夠想像,如果沒有阿木相伴,媽媽孤苦無依的辛酸?其實媽媽那麼努力,無非就是希望阿木能夠好好學習、充實自己,日後為家庭盡一分心力,不是嗎?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保證父母的關係不會起變化,無法控制父母的行動,更無法決定父母的命數,無論單親家庭是源自離婚、分居、死亡、失蹤或離家,都不是身在其中的孩子所能左右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浩瀚的海洋何時會產生什麼變化,何時起波瀾、何時風平浪靜,端看天候變化,我們姑且把它看成是老天爺的事;然而,如何在海洋中行駛得更順暢、安穩,就有賴於事先打造安全且設備齊全的船隻,以及不斷磨練駕馭技巧了。
因此,阿木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充實自己,不要因為打工耽誤課業,這應該就是媽媽最需要的支持和安慰了。或者,也可以幫媽媽尋找社會資源,比如透過公家的社福單位如社會處等,尋求相關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