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公告,籌備多時的原油期貨將於二十六六日上市交易,採人民幣計價,並面向國際投資者。
這不僅是大陸首檔國際化期貨商品,這也被視為是北京有意挑戰「石油美元」的重要舉措。
《中國證券報》表示,中國版原油期貨合約特點可以四句話概括:「國際平台、淨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國際平台」即交易國際化、結算國際化和交割國際化,以方便境內外交易者自由、高效、便捷地參與,並依託國際原油現貨市場,引入境內外交易者參與,推動形成反映中國和亞太區原油市場供求關係的基準價格。
「淨價交易」是指計價為不含關稅、增值稅的淨價,方便與國際市場的不含稅價格直接對比,同時避免稅收政策變化對交易價格的影響。
儘管二○○○年後,日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貨,杜拜、印度孟買、新加坡也先後推出原油期貨合約,但是迄今都沒能形成足夠影響力,使得亞洲地區沒有一個成熟的原油期貨市場,為原油貿易提供定價基準和規避風險的工具。
大陸即將上市的原油期貨是中質含硫原油,匹配的是俄羅斯烏拉山產區的主要油品,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在內多數OPEC國家產出的也是含硫原油。WTI和布倫特原油則以低硫輕質原油為基準品種,其主要由美國頁岩油商、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和利比亞生產。亦即,中國原油期貨是為美國煉油體系以外的原油品種「量身定做」。
此外,大陸原油期貨採人民幣計價也被視為意圖以「石油人民幣」挑戰「石油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