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全國非典型勞動工作者人數超過八十萬人,其中青年非典型勞工就有十九萬人。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系教授李健鴻點出,十五歲至二十九歲的青年畢業生,從事非典型勞動的人數在五年間增加二萬人,恐怕未來會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所謂的非典型勞工包括,部分工時的時薪工、定期契約工,以及派遣工作者等。據勞動部去年統計,二○一六年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年勞動力達到九十二點六萬人,其中有十九點四萬人從事非典型勞動工作,占整體青年勞動力近四分之一,二十五歲至二十九歲的青年非典型工作者有五點三萬人,總計十五歲至二十九歲的青年非典工作者約有二十四點七萬人。
根據行政院人事總處統計,去年行政院及所屬機關臨時人員人數有近四萬人,比前年增加二千四百零九人,為五年來增幅最高,其中教育部進用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八人,超過總臨時人員進用人數的四成,其次為衛福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光是這三個機關就占所有進用人數的九成。
李健鴻強調,一般而言,青年從事非典型勞動工作的原因多被歸咎於在學期間的過度期,但青年從學校畢業後從事非典型勞動的人數逐年攀升,「二○一六年已達到十二點五萬人,比起二○一一年多出二萬人」。
他認為,從事非典工作的年輕人,多數收入較低,且人生缺乏前進成長,職涯發展、升遷的可能,即便年輕人自願,將對國家造成許多社會經濟問題。他強調,外界許多人合理化畢業青年從事非典勞動的情況,認為他們是自願的,但改變不了他們多數面臨低薪、沒有未來發展的事實。
他指出,青年絕望的潛在人數還不止於此。據統計,二○一六年三十歲以下年輕失業人口已超過二十萬人,他認為若再加上青年畢業生從事非典型勞工工作,以及放棄就業的失志青年,現階段有超過三十萬名青年面臨看不到職涯未來的困境。
工作2年 看不到轉正希望
今年三十歲的小Sa(化名),平時靠自由接案維生,她坦言工作並不難找,要有工作就會有工作,但困難的是如何說服自己嚥下一個咄咄逼人的人生。
小梁(化名)今年二十九歲,在高雄小港國際機場擔任地勤人員,雖是正式員工,薪水卻採時薪制。擁有碩士學歷的她,當初應徵面試的是全職月薪的職缺,但公司全職的名額不足,不得不被迫接受時薪制,懷抱有一天能夠「轉正」的期待繼續工作,但進公司二年,至今還看不到轉正的可能。
小梁認為,勞動條件仍算其次,重點是看不到升遷的可能,多數同事因工作不穩定,看不到升遷的可能,對結婚生子萌生退意,自己若是再見不到轉正的機會,也不得不考慮轉行從事更有發展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