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個朋友,跟我分享他當兵的故事。那時他的部隊,志願役士兵一律周五晚上六時放假(么八),而義務役士兵則是要到周六早上八時才放假,當時他覺得很不公平,連長說:「不然你簽下來,明天我就讓你放么八。」
朋友說:「我不想當志願役。當軍人的日子太辛苦。」連長回道:「既然志願役的生活你覺得太苦,又怎麼能抱怨國家給我們的福利呢?」
這段對話,很能解釋目前的年金問題。
現在民進黨說軍公教退休之後領太多、不公平、拖垮政府財政,但要當公、教或許要在考試中脫穎而出,而要從軍報國,可以說對大部分人而言,都跨得過門檻。
所以,如果有人覺得軍人退休「領太多」,那麼當初為什麼不選擇從軍呢?只要願意忍受服役過程中的種種不自由,以及戰爭來臨的生命風險,也同樣可以享受軍人「太多」的退休俸,不是嗎?
顯然,當初的不願意,是因為綜合評估之後,認為從軍「CP值太低」,那又怎麼可以在軍人忍受了種種不自由,等到他們退休了之後,再來減少退休金?
就像某間公司需要外派人員,但沒人想去,於是老闆承諾事後給予津貼,終於找到志願者。沒想到外派結束後,老闆反悔了,「你的外派津貼比起其他不外派的員工太高了,不公平,我要取消」,這是人話嗎?
就算退萬萬步言,把年改形容成「必要之惡」,雖然欠缺正當性、違背信賴保護,但政府的錢就是不夠,那麼也應該要低聲下氣,懇求軍公教共體時艱接受。
沒想到政府一方面說沒錢,一方面也花錢如流水,前瞻計畫舉債八千八百億元,編進一些沒有經過評估的計畫內容,眉頭都不皺一下;再加上稅收過去四年超徵四千億元,這些收入足以彌補退撫基金的缺口。
換句話說,年金改革,不是財源問題,政府絕對有錢,而是公平性問題。
民進黨在年改過程中,可說犯下了兩個重大的錯誤,第一個錯誤是沒有解釋,為什麼有錢舉債建設,沒錢履行對軍公教的承諾。
第二個則是沒有約束黨籍公職,不但沒有對於軍公教要抱著謙卑、負荊請罪的心情,還不斷的加碼用各種話去恐嚇、羞辱。這才是最讓軍公教不服氣的事。
羅智強(台北市/前總統府副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