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閎綜合外電報導】為紀念二十前法門寺唐代地宮的成功發掘,中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並宣布除保留部分文物標本外,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全部歸藏法門寺博物館。
專家認為,隨著《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對唐代地宮出土文物的詳實報導,對塔身和地面遺存的整體公布,尤其是對考古日記的完整公布,可使世人對唐代文化史有更新的認識,不僅看到大唐文化從宗教到金銀器、絲綢、飲茶等全貌,更可以理解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
法門寺唐代地宮於一九八七年發掘,出土了珍貴的佛指舍利及大批唐朝稀世寶物,包括金銀器、琉璃器、秘色瓷,以及七百餘件錦、綾、羅、紗、絹、綺、繡等各類紡織品,專家譽為是繼秦兵馬俑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
法門寺博物館館長姜捷說,過去二十年來,已有一千多萬人前來法門寺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