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執筆人: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二月二十一日,在農曆春節過後的大年初六,台大自主行動聯盟籌備會發起「台大人向蔡英文學姐」拜年活動,希望能夠盡速核定台大校長的聘任案,讓校務恢復正常的運作。
這個活動的起因,是教育部以前所未聞的「超高」辦事效率,對於台灣大學校長遴選案,在兩個月內連發七道「金牌」,先是要求台大對學術倫理案進行「實質審查」,接著要求台大就「監委所詢問事件詳實說明」,然後則是要求「針對第五次遴選委員會紀錄詳加說明」。
大家都不難看出,事情發展到這般田地,正如八百多年前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在前線作戰的岳飛,並且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一樣,教育部不只是要「卡管」,而且是要貫徹「拔管」的使命:希望「管爺」識相一點,要像「爺們、漢子一樣」,自動婉拒出任台大校長,「不然不死也得半條命」!
教育部已經透露:它的「拔管」方法多得很。其中最重要的「招數」之一,就是把台大校長任命案拖著,「等台大臨時校務會議結果再議」。蔡英文就任總統時不是說過嗎?「民進黨政府是最會溝通的政府」。在這個「民主」的時代,大家為什麼不能耐下性子,聽聽「台大臨時校務會議」的意見呢?
從一九九四「教改」啟動以來,教育部便長期資助許多「非政府組織」,其中有號稱代表「全國家長」的團體,也有自命追求「人本主義」的組織,更有人不諱言自己就是幫教育部鳴鑼開路的「教改流氓」。在這次「拔管」事件中,有四千多名台大教授、校友發起連署,「抗議政治力介入台大」;立刻就有另外一批四百多人的團體發起「貫徹大學自主,自己的學校自己救」連署,要求「召開臨時校務會議處理」。
教育部連下七道「金牌」,基本上就是在回應這些人的「民意」。問題是:「台大校長遴選辦法」根本沒有這道程序,教育部硬要節外生枝,這到底是尊重「民主程序」?還是在搞「民粹主義」?
一九九四年「教改」啟動之後,翌年我出版了一本書,題目叫《民粹亡台論》,批評李登輝搞的「民主改革」,其實根本是在搞「民粹主義」。三十年下來,以「教改」作為核心的「民粹主義」,已經走到「百症齊發」的階段。
這次台大師生齊聚向「蔡學姐」拜年,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落實台大「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校訓,為台灣捍衛一塊不受政治汙染的淨土。知識分子的聲音雖然微弱,卻往往可以啟動扭轉時代的槓桿。台大人能不能改變「民粹亡台」的趨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