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岳勳努力學戲、排戲,要讓傳統京劇「變」成觀眾喜歡的「新老戲」。 圖/台北新劇團提供
文/記者郭士榛
有時候一句好話就能讓人立定志向、度過重重難關,帶來一生受用的好運。劇團成員蔡岳勳將老師對於「變」的體悟牢記在心,經過二十多年潛沉,漸漸獨當一面,找到人生目標,創造屬於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京劇。
蔡岳勳由堂姐撫養成人,當時堂姐跟著世界南拳冠軍學武術,好動且有體操基礎的他,也想學翻跟斗,於是十歲就進了復興劇校。
上大學後輾轉進入台北新劇團,認識了總監李寶春。而讓他確立成為京劇演員的轉捩點,是老師靈活的排戲,「當時我都是靠體力走武行,人家叫我演什麼就去演,叫我翻跟斗就翻。直到看了老師面對出場、入場的靈活排戲,對傳統戲劇能如此『變化』感到震撼。」
老師不稱京劇為老戲,而是「新老戲」,因為他永遠有辦法創新,讓習慣亮相該有固定節奏、動作的蔡岳勳十分納悶,卻又充滿想像。「當我們反駁,可是某某派不是這樣子的,老師就會說,『要吸收後,用自己的方式呈現。』並強調傳統要留住,但也要在無止盡的流派中尋找新的答案。」從此,蔡岳勳默默觀察老師如何教戲、說戲。
然而排戲排了四年,變化愈來愈難,「太複雜了,壓力很大。」好幾次想放棄,但想到若能堅持到底,排出一個頭緒、合邏輯了,就會很有成就感,同時更發現老師也是抱著同樣的心情,所以相信這條路應該是正確的。
「老師說,梅蘭芳也是由傳統京劇中變化成自己風格,成為能流傳後世的作品。」受到老師肯定,現在三十三歲的蔡岳勳以身為京劇演員為榮,樂在當下的「變」。而能演出小花臉、武生、老生等多種角色的他,已晉升為老師的排戲助理,更可勝任導演工作,前途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