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興鋒
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年),年近五十的徐霞客正打算再次出遊,一位靜聞法師找到了他;原來,靜聞法師非常崇敬雞足山迦葉殿的菩薩,他想找一個經驗豐富的同伴。
當時雲南的雞足山算是荒蠻之地,只能走著去,況且,徐霞客已經去過了一次,再去毫無意義可言,他可以拒絕的。但是,看到虔誠的靜聞法師詢問,徐霞客卻一口答應下來。
當他們走到湖廣湘江,兩人坐船渡江的時候,遇上了強盜。在和強盜爭搶的時候,靜聞法師不幸受了傷,加上他的體質較弱,從來沒有經過這樣長途跋涉的旅行,剛撐到廣西,就圓寂了。
徐霞客料理好靜聞法師的後事,路費已經不足,當時有人就勸他:「你還去雞足山幹什麼呢?」徐霞客搖搖頭,說:「我答應了他,要帶他去雞足山。」那人又說:「可是靜聞法師已經去世了呀。」徐霞客堅定地說:「我帶著他的骨灰去,答應他的事情,就要幫他做到,怎麼可以食言呢?」
接下來的路程,由於沒有盤纏,徐霞客背著靜聞法師的骨灰,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乾糧充飢,甚至,他還當掉了自己所能當掉的一切東西。
歷盡千辛萬苦,他終於到了雞足山。在迦葉殿裡,徐霞客解開背上的包裹,取出靜聞法師的骨灰,然後鄭重地把骨灰埋在了這裡。由於勞累,這次旅行回去後沒多久,徐霞客就病倒了。
風餐露宿、甘冒生命危險,只是為了一個陌生人的承諾,徐霞客展現了人性的高貴、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