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防部公布最新的「核態勢評估報告」出爐,不可諱言隨著冷戰早已結束,加上其頭號假想敵蘇聯早已解體,緊接著美國所面對的是區域內的小型衝突和恐怖分子,在這樣的因素下,美軍對於傳統的核武。
關注程度大幅下降,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其他軍事裝備,早已是近十多年來美軍所發展的主軸。
完善的核戰略應以陸基導彈、空中的戰略轟炸機與海軍的潛艦導彈為主,以目前美軍所配有的各項核武投射能力來說,空軍的B-52、B-2服役時間早已超過四十年,海軍的核潛艦俄亥俄級服役時間平均超過二十年以上。
陸上的核發射井幾乎建於冷戰期間,其使用時間更超過半世紀,若從時間點來說,美軍提升現有的核武投射能力,算是正常的軍力升級。
從此次最新的報告書可以看出,美軍認為核武的責任重在保護美國及其盟邦,對於俄國、大陸持續增強的核武,美國單方面的認為是嚴重威脅,特別是對於俄國的指控。
由於現階段俄羅斯在核彈頭的數量上,以擁有七千二百九十枚,領先美軍的七千枚,加上大陸、伊朗與北韓也擁有核武,世界上擁有的核武國早已超越冷戰時期,對美國來說,早已處在危險邊緣,也因此美國政府認為適度的調整核武戰略及相關的武器研發,實屬必要之舉。
對於最新一本核態勢評估報告可以清楚了解,川普當政下,美軍未來將大幅提高核武相關的研發經費,美國國防部更早在去年十月提出報告,聲稱若要維持美軍核武運作,進行現代化的升級實屬必要,同時揚言須在未來二十年內計畫投入一點二兆美元,研發新一代的「哥倫比亞級」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空軍開發最新的B-21匿蹤轟炸機、研發新型「陸基戰略嚇阻」洲際彈道飛彈,以及更新核武器實驗室與相關的指管設備等,美軍以如此大陣仗的宣布新一期的核武態勢報告書,仍具備圖利軍火商之嫌疑。
對於一個大國而言,傳統武力的應用彈性遠高於核武,對於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軍所派遣的主力,仍以三軍武力為主。
然而對美國來說,持續維護世界霸權形象的條件,除以經濟作為手段外,核威攝的能力,也應當持續升級。
美軍當前仍將核武視為最終的嚇阻手段,在瀕臨爆發戰爭之前,無論是對於俄、陸等大國,抑或是北韓、伊朗等小國,外交談判、經貿制裁,仍舊是美國政府對付敵國的主軸之一,更新核武的重點著,重在「嚇阻」非「攻擊」。
宋磊(嘉義縣/獨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