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郭亮村和掛壁公路。 圖╲柏北
文╲柏北
行走天梯之上,向下看去便是數百米的深淵,稍有不慎,就會葬身崖底,遊客們徒手攀爬已是膽顫心驚。可以想像古人上山,憑借著兩條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溝,真不知道他們如何在山上苦挨,當年村民通過天梯運送物資又是何等的艱辛與危險!
郭亮村口,是一座由石頭壘成的拱形圓門石壁,穿過拱門,整個村子便引入眼簾;村子不大,只有八、九十戶人家,一、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逛完。
不能不佩服先人的生存智慧,那些就地取材抬眼便見的一塊塊冰冷石頭,經過他們的手,竟然變成了一座座風格各異的石屋、造型獨特的石橋,就連曲折巷道的石板路,也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甚至連家裡睡的炕、做飯的竈、吃飯的桌子等生活用品居然也是石頭做成的,石櫈、石碾、石磨更是隨處可見,在這裡石頭似乎是萬能的材料;這些既古樸厚重,又不失典雅端莊,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小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得這裡成為不少影視劇組的外景地,也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藝術家和美術學院的學生來此釆風寫真。
鬥折蛇行的石階小道,通向三三兩兩高低錯落散布在山坡上的石屋,家前屋後古樹繁茂遮雲蔽日,沒有城市的喧囂、也沒有行色匆匆趕時間的人流,有的則是三五成群的遊客,在古老的小巷裡尋尋覓覓,整個小村給人一種安靜祥和神祕莫測的感覺,吸引著人們前來尋幽探訪。
悠閒的村民任憑遊客隨意進出自家的房屋,沒有絲毫的警惕和懷疑,一副事不關己的悠然神態。有的村民在自家的門口出售山貨、土特產,有的則擺攤兜售旅遊紀念品、工藝品,謝晉導演在此拍攝《走出地平線》時居住的「謝晉居」,如今已是一家人氣頗旺的農家樂餐館。
半山腰的一條水渠因旱季的緣故已經乾涸,也有一些石屋因年久失修而破敗頹廢不堪。與一位在此租房經營的老板交談得知,每到冬季,山上溫度低,生活用水時有凍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營。
公路開通前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偏遠小山村,到如今風景優美、山水奇絕的太行明珠,郭亮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郭亮村已是集旅遊休閑、戶外拓展、影視拍攝等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度假區,是萬仙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景點之一。如何合理開發和保護提升郭亮村的整體形象,考驗著景區和當地政府決策者的智慧。
郭亮村是一個適合放慢腳步,用心去體驗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