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林務局推動水梯田復育,重現溼地生態。圖/花蓮林管處提供
花蓮林務局推動水梯田復育,重現溼地生態。圖/花蓮林管處提供
【本報花蓮訊】花蓮豐濱鄉海稻米漸有知名度,春耕開始,農民、部落耆老及林務局人員等日前在石梯坪舉行阿美族祈福儀式「巴格浪」;花蓮林管處將協助尋找適種的香米品種,並持續推動友善農業發展。
二十多年前,花東海岸稍有腹地處,幾乎都是層疊的水梯田,稻浪與海浪共舞的壯闊畫面讓東海岸的臨海梯田成為全台獨一無二的地景。但隨著休耕、斷水、人口外移,水梯田荒廢、水路也支離破碎。
花蓮林區管理處副處長李政賢說,當部落族人有了重回耕地想法,於是結合相關部門,二○一○年起與港口部落族人合作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完成十公頃溼地生態,並以「海稻米」為品牌及傳達友善農作的堅持。
李政賢說,多年來除復育溼地生態,並進一步導入部落人力資源及培養義工團隊,規畫水梯田生態環境展示空間,透過部落傳統文化與原有生態知識結合,深耕培力社區;今年將舉辦水梯田生態工作坊及食農活動,傳遞保育理念。
參與海稻田復育計畫的農民吳明和說,從休耕到復育的過程非常辛苦,剛開始為維持在地生態,但是水田沒有水,後來到林班地引水,才順利復耕。現在海稻米的銷售穩定,很快就被預定一空;看到田間指標性昆蟲如善變蜻蜓、青蚊細蟌出現,就知道生態環境也回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