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年節將至,小朋友拿到紅包很高興,但許多家長以支付學費、幫忙存起來為由,全數拿走。精神科醫師表示,這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建議家長讓孩子理解禮俗,紅包要包還給親友的孩子。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指出,曾經遇過類似個案,孩子收到壓歲錢,都被父母給拿走了,理由是大學學費很貴,幫他在銀行開戶頭,全部存起來,孩子信以為真。
沒想到男童長大後,考上大學,家長無力負擔學費,要他申請助學貸款,這時他追問「之前壓歲錢不是存起來當成學費?」家長回說,「怎麼可能,錢早就花光了」,雙方爭吵激烈後,關係惡劣。
臧汝芬說,春節假期,親子間發生爭執最常見的導火線就是外人給的紅包何去何從,大部分家長總以存錢、當學費為由,拿走了孩子所有壓歲錢,正確的作法應該是直接說清楚,「這只是習俗」。
臧汝芬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支配的紅包有哪些?想拿錢做什麼?買什麼?至於其他親友給的壓歲錢,依照禮俗,家長還得包還給親友的孩子,一來一往,所剩不多,甚至還虧錢,讓孩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