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自五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制憲六十周年紀念儀式,宣告憲章修改計畫之際,日本天主教會發表文告重申「政教分離」,反對由政府當局決定憲法新草案中的宗教行為,包括劃分哪些是「社會、文化或民俗的禮節形式」,認為將有害公眾儀式和個人良心間的區分原則。
文告中有日本政教關係的歷史記錄外,主教們參照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闡明教會的社會訓導功能,強調需要在相互尊重情況下,擬定國家的功能與角色,以及保留宗教團體應有的空間。
主教們提醒說,「分離」並非表示教會不該關心社會和政治問題,而是國家與教會彼此獨立自主,教會應以基督信仰的價值觀關心社會問題。因此,國家應給予不同宗教團體充分的自由,以便宣示各自的宗教信仰、履行宗教儀式。
日本於一九四五年頒布的「和平憲法」,確立了政教分離的原則。
「政教分離」是現代政治學一項原則,源於歐洲擺脫宗教控制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及啟蒙運動,並成為歐美政治學說的主流觀點。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上月底有逾百萬民眾走上街頭,揮舞著國旗及土耳其國父肖像,抗議與伊斯蘭教淵源深厚的土國政府,要求政教分離的世俗體制。
如今所有西方民主國家,都把「政教分離」當作立國原則,可見宗教自由是以政教分離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