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桃園煉油廠昨晨大火再度燒出居民要求遷廠訴求,而原本中油內部傾向「時間換空間」期望,這次氣爆成為壓倒自己最後一根稻草,逼得中油不得不鬆口,重啟遷廠評估。
中油董事長戴謙坦言,正在覓地,選址後一年內就能完成規畫,目前有幾個地方正在評估與溝通,還沒有定案。
外界認為,煉油廠需求面積至少四百公頃,此刻要找到大面積土地難度高,此外,煉油廠投資金額高達上百億元,整體看來,桃廠遷廠是棘手問題。
桃廠成立於一九七八年,為中油第二座煉油廠,每日煉製量約二十萬桶,由於鄰近大台北地區,其任務為百分之百內銷市場,不過隨著桃園市發展居住人口漸增,居民盼望桃廠可以遷廠。
二○○三年桃廠重油加氫脫硫工場發生氣爆,引發當地民眾不滿,籌組自救會對中油施加壓力,特地北上向經濟部表達抗議,時任經濟部長林義夫允諾原則同意遷廠,不過當年經濟部並未設定遷廠時間表,主要是認為煉油廠所需大面積土地難覓,加上還需經過環評等,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中油內部對於遷廠政策決定持以保守立場,桃廠設立至今三十九年,「折舊攤提」早已完畢,為煉油事業部穩定獲利來源。而中油為了強化桃廠煉製競爭力,先前規畫針對重油加氫脫硫工場擴增產能,從日產一點五萬桶增至七萬桶,預計投資金額約三百八十四億元。
中油副總李順欽強調會徹底檢討改善工安,同時也提到,將會確保北部供油無虞。
沈榮津:檢視工安事件共通性
中油去年底在立法院被質疑工安問題,一年來釀三死六傷,包括前年底苗栗天然氣輸配中心隧道空氣不流通釀一傷,去年鳳山下水道潛盾工程誤挖天然氣管釀一死三傷、大林廠硫化氫回流釀一死二傷、天然氣儲槽工程強風吹落釀一死。
對於工安事故頻傳,經濟部長沈榮津昨表示,已責成國營會與桃園市政府合作,進行工安調查,並要求國營會,把中油最近幾個工安事件好好檢討,檢視問題出在哪、有沒有共通性。而對於桃園煉油廠遷移,沈榮津說,希望能加快腳步,但目前沒有具體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