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魚塭 長出漂浮舞台

 |2018.01.30
1762觀看次
字級
後埤社區長青食堂後方有瞭望台、漂浮舞台,是社區長輩的祕密基地。圖/資料照片
公館國小學生上周到後埤社區,登上瞭望台聽解說,再戴斗笠到農場拔草,玩得不亦樂乎。圖/張永德提供
紅磚屋主主動表示願意出租古厝,讓後埤社區的長青食堂有了著落。圖/張芮瑜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壯圍鄉後埤村過去空屋和荒地多,缺少生機,但近五年來,社區悄悄多了瞭望台、披薩窯、漂浮舞台,居民驚喜發現「社區不一樣了」;幕後推手是後埤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永德,他不忍見家鄉衰頹,五年推出九項計畫,引進外面的資源,一步步打造壯圍最美風景。

後埤老社區緊鄰著廢棄魚塭和台2線濱海公路,近年來年輕人多出外工作,留下長輩守著家鄉;老舊社區被雜草遮蔽、被廢棄魚塭分割,荒蕪一片。

對待社區長輩

像對待自己媽媽

「整個社區最年輕的就剩我了!」中生代的張永德笑說,當時半推半就當上總幹事,原從事資訊產業,要從頭開始學社造。他表示,因自己的媽媽也是社區高齡長者之一,他觀察長輩的需求,如照顧媽媽一般為長輩著想;社造第一站就是漂流木候車亭,二○一二年他向縣府社會處爭取社區規畫師計畫,用壯圍海邊最多的漂流木,搭出候車座椅和屋頂,改善長輩候車環境。

居民主動響應

出租古厝變食堂

初試啼聲有成果後,社區接二連三地爭取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環保局低碳計畫,在魚塭上搭起漂浮舞台和瞭望台,築起慢行廊道、漂浮農場、土豆窯和有機農園;附近屋主見社區逐漸活絡,主動表示願意出租紅磚古厝十年,社區的長青食堂也有了著落。

漂浮舞台和瞭望台除了吸引年輕人外拍、享受美好風景中的「小確幸」,也成了社區老人的祕密基地,有部落客透露,偶爾能看見阿公、阿嬤在漂浮舞台上唱起歌仔戲。

東西、南北兩條慢行廊道連接宜蘭縣公館國小和過嶺國小,被社區暱稱為「通學走廊」。公館國小六年級學生上周到社區進行鄉土課程,一行人走過芒花飄搖的走廊、登上瞭望台聽解說,再戴上斗笠到開心農場拔草,在田中玩得不亦樂乎。

看到這樣的情景,張永德很感動。他說,五年九個計畫經費陸續到位,社區的大小建設全靠計畫拼湊而成,填補原有的荒蕪,「只要有心爭取改變,外界資源幫助真的會源源不絕地進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