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右四)、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左四)與旅順博物館館長王振芬(右三)等,共同為展覽揭幕。
圖/人間社記者如輝
【人間社記者王虹月大樹報導】筷子是常見的家常用品,歷經數千多年發展,用箸進餐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筷意生活─旅順博物館藏中國箸文化展」二十二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將歷代箸的實物與輔助資料相結合,展出中國箸文化的豐富內涵。於此同時,佛陀紀念館與旅順博物館雙方簽署友好博物館,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佛陀紀念館長如常法師與旅順博物館館長王振芬共同揭牌。兩個博物館在共同理念支持下,攜手向前,促進兩岸交流互動,展出更多文化藝術性的展覽。
如常法師表示,有信徒打趣地說,旅順博物館已有一百年歷史,和六年歷史的佛館像是「老少配」,這樣的搭配意味著傳承與創新、兩岸文化交流。並分享星雲大師〈天堂地獄的筷子〉,表示筷子其實代表了貢獻、分享、和諧,透過「筷子」主題,讓大家「筷筷樂樂」過好年。
王振芬說,筷子雖然是每人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但做為文物保存卻極其不易,箸作為一種餐具在中國大陸使用至今,古人的智慧與勤勞,賦予它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百變的魅力造型。也提及本展覽中的主要展品,是由大連市著名企業家、大連森興箸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保國先生無償捐贈。此次展出二百一十八件展品,更有新石器時代的骨箸,展示了中國箸文化的深刻內涵,主題新穎,匠心獨具。
開幕式後,由旅順博物館研究部主任韓曉潔導覽,她說明,此次展覽是配合文獻、考古及民俗資料等筷子的發展史,來建構此次的展覽。展覽文物不但有筷子,還有勺子、刀叉等餐具,呈現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金門的許翠華說,在金門有個結婚的特殊習俗,新郎要用筷子夾破「甜蛋」才能抱回美嬌娘,許翠華表示,新郎會選擇特別會使用筷子的朋友作為伴郎,好過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