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首創全區保存 提報國定古蹟

 |2018.01.24
1045觀看次
字級
大南門城是台灣現存唯一的甕城 。圖/資料照片
台南市北區西門路四段的巷弄內,至今仍保存三合土興建的台灣府城部分城垣。圖/修瑞瑩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政府最近提報台灣府城為國定古蹟,送文化部審查中,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台灣府城為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目前雖然很多地方都已開發並為私有地,但未來希望以最新的保護概念,將舊城區以整個古城的方式加以保存,也是國內第一個以全區概念保存的古蹟。

台南市民間團體文化資產保護協會最近根據之前的探地雷達檢測結果,提報多處目前埋在地底下的台灣府城城垣殘段,給台南市文資處,希望增列為遺址,受到保護,避免未來再有開發行為時破壞,文資處昨天邀請審議委員現勘,在巷弄裡發現城牆的殘蹟。

文資處去年底,正式提報「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給文化部,期待列為國定古蹟;文資處表示,提報內容是目前已被列為國定與市定古蹟的七處,包括兌悅門、大東門、大南門、巽方砲台、小東門段殘蹟、東門段城垣殘蹟及南門段殘蹟,但整體的概念卻不只這七處。

文資處表示,除了這七處之外,像是台南公園、光華高中及南一中等地,都有部分的城垣殘段,未來國定古蹟一旦通過後,將以擴大定著土地的方式,盡量將位在公有土地上的城垣都列入古蹟範圍內加以保存。地底下的部分也希望透過探地雷達,搭配古地圖的套繪,確定位置,未來如果有任何開發,都要保護。

文資處處長林喬彬表示,過去的古蹟保存觀念都是針對古蹟本體,例如一個城門或一段城牆,但新的文資保存的概念是整體的,台南在清代時是台灣府城的所在地,為台灣歷史上最大城,因此未來希望能以台灣府城的概念加以保存,不僅保存城門與城牆,城區的老街道、老房子等,也都是保護的對象。

台灣府城的位置大約在勝利路以西、西門路以東、樹林街以北及公園北路以南;大南門城是台灣現存唯一的甕城 ,南門段及小東門段殘蹟則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三合土城垣。

文資處表示,台灣府城在荷治時期已有,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由台灣縣知縣周鍾瑄創建木柵城,設四大門三小門,一七三六年將木柵門改以石材興建,一七七五年由台灣府知事蔣元樞追加興建小西門,在當時重要的民變林爽文及張丙兩事件後,城更為完整,日治時期則開始被拆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