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新北投火車站 文與圖╲丹青 |2018.01.22 語音朗讀 106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北投火車站 新北投車站的展覽 新北投車站的舊日鐵道枕木展示 文╲丹青 新北投火車站回家了,就在去年,這個具有百年歷史的火車站回到故鄉,重建於原址附近的七星公園內。 老建物回故鄉,本是喜事一樁,卻也引起部分文資保護人士的抗議,認為重建的火車站不在原址,所用材料及車站造型也非原汁原貌,新車站不過是樣品屋而已,有辱「古蹟」名稱。 我們如何以新的眼光看待新的新北投火車站呢?這個車站,除了展示外,的確沒有甚麼通車功能了,說是樣品屋,也沒有錯;我們只能說,就是尋求歷史的緬懷和記憶的留存。但它呈現的,或許也有一些古蹟保存的觀念,值得我們探討。 新北投火車站建於一九一六年,是因應當時日據時期北投浴場事業興盛而自北淡線的北投站,延伸出來的一條支線,它的設站,產生了「新北投」的地名。到了一九三七年,因為前往泡澡、洗溫泉的民眾增多,車站站體還以原式樣,擴增了三分之一的空間。其站體為木造結構,簷下雕花托座是其特色,屋頂老虎窗在擴增空間後,從三個增為四個。但戰爭期間,因物質缺乏,鐵道一度被拆除。 戰後一九四六年,新北投火車站修復重新使用;一九八八年,因要蓋淡水線捷運,北淡線鐵路廢除,新北投火車站也走入歷史。幸而它當時拆除後,被完整移送到彰化台灣民俗村,讓民眾觀覽,這也是北淡線唯一留存下來的火車站。 二○○三年起,新北投民眾及文史團體等發起「老車站返鄉」及「懷念老車站,轉來新北投」等活動,呼籲遷建、重組新北投火車站於故鄉。 經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多年與台灣民俗村多年的協商,終於獲得民俗村同意,捐回新北投火車站給台北市政府,於二○一四年整個車站拆除、編號,運回新北投。 然而時空的轉變,已讓新北投車站難以於原址恢復了。再加上選新址的考量,讓車站重組工程延宕,拆除下來的木料,不免因日曬雨淋有所損壞;後來,選妥鄰近原址的七星公園重建時,不免使用了新的木料,也因新址的地形,使車站的造型設計上稍有變化。這就是文資保護人士不滿的地方,也是所謂只是「樣品屋」指責的由來。 的確,新的火車站不在原址及無法完整使用原材料或呈現原設計,都是新北投火車站被批評的缺失。但如果我們以另一個眼光來看,新北投車站的重建,主要目的應是在彰顯建築與當地人文、歷史的淵源,如果能讓民眾知道這個車站是現在北淡線甚至是台北市僅存的百年車站,知道新北投過去的一段歲月足跡,若能有這個歷史教育功能,也就足夠了。 我們想想日本人民心靈的故鄉,一生一定要去參拜一次的兩千年古蹟──伊勢神宮好了,自西元六○九年起,每二十年舉行「式年遷宮」,就是拆掉原來的內、外宮,在原址附近重建一次;此時,該換新的木料就換新,原址的地基也不致因年久而有塌陷之慮。這樣拆拆建建,到二○一三年,已經過六十二次的「式年遷宮」了;如今,我們看到的伊勢神宮就是一座簡樸卻永遠清新的宮殿,可是卻不減少它為日本偉大古蹟的地位,民眾感念的是它的歷史精神。 國內許多古蹟維護法規或許過於僵化,連修個牆壁或窗戶都得層層上報;文資保護團體或許如部分環保團體的眼光一樣過於苛刻,以致古蹟的維護、設計、整修上多所延宕或受阻。但看看我們一些古蹟,如四四南村、台南孔廟園區等,強調復舊如舊的結果,常遲緩了修復,任憑環境破敗、髒亂不堪,反讓年輕人不太願意去接近,失去了古蹟的歷史教育意義了。 或許,新北投火車站的重建,可以給我們重新思考的機會。 前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大富貴 下一篇文章 【如是觀史】葉赫老女的遭遇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