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本惡? 幼兒已有是非觀

 |2007.05.28
56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性本善或性本惡不再只是哲學辯論,科學家已能提供部分解答。哈佛大學教授馬克.豪瑟爾雖認為道德受後天影響,但坦承人類先天存在一種「道德裝置」。大量研究也證明,十五個月大的嬰兒已有對錯信念,三、四歲的幼兒已能區分社會習俗與道德規則的差別。

人們的道德判斷是先天決定,還是後天影響?科學家提出兩個問題思考:首先,醫院有五個瀕危病人需器官移植,你是醫生,是否可殺害一位健康者來獲得所需器官?另外,電車需要通過前方兩條岔道之一,但其中一條躺著五個人,另一條則有一個人,你是否願犧牲一人來拯救五個人?

答案是,不同種族、信仰、與教育程度的受訪者,對第一題多持否定態度,但對第二題則多表願意。

語言文化和地域指證後天影響

為何殺害健康者是不道德,但犧牲岔道上的人可被接受?人們的道德判斷是先天決定還是後天影響?就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和生物人類學家馬克.豪瑟爾而言,他傾向認為道德是受後天影響。

他表示,在語言、文化和地域性的差異影響下,不同族群自有相異的道德判斷方式。以「故意殺人」來說,這在很多情況下普遍不為人們接受,但在某些特定時期,卻又為一些人所接受。

道德裝置與實驗說明先天引導

儘管科學家還無法肯定人類在剛出生時已有先天道德觀念,但豪瑟爾認為,人類先天即存在一種無意識的「道德裝置」,可以讓人對道德問題迅速分析並判斷。但這套裝置,應是數百萬年來,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的社會選擇下的演化,這使得一套無意識的道德評判裝置會在大腦成形。

此外,大量研究已證明,十五個月大的嬰兒已經擁有對與錯的信念。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圖瑞爾更發現,三歲到四歲的幼兒已能區分社會習俗與道德規則的差別。

豪瑟爾引用圖瑞爾的實驗舉例說,某天教師對小朋友們說,「今天不必像以前舉手提問,有問題直接發問,大家同意嗎?」小朋友會興高采烈地答應。但老師若說,「提問前要舉手,但法國小朋友提問前無需舉手,這是否有問題?」小朋友則會認為沒關係。由此可知,舉手是一個社會習俗問題,可以改變。

在另一個例子中,教師走進教室對小朋友們說,「如果你旁邊的小朋友激怒了你,你就可以用拳頭打他。」但此時小朋友會覺得大家的道德觀受到侵犯,也會紛紛說不可以這樣做。就算老師再說「但在法國,他們是這麼做的。」小朋友們還是不會聽從老師的話,甚至會說「法國人真奇怪,他們不該這樣。」小朋友們的道德判斷,並沒有受到權威命令和文化習俗的改變而有不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