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明常年以文化深耕宜蘭土地;圖為一望無際的蘭陽平原。圖/資料照片
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無數獎項的作家黃春明,說他人生有兩個最大獎項,都不是在頒獎典禮領到的;這兩個沒有獎狀的「獎」,讓他深深感激,告訴自己要像農夫種出所有人都能吃的稻米,繼續寫出老少咸宜的作品。
圖/蘇健忠
【本報台北訊】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無數獎項的作家黃春明,說他人生有兩個最大獎項,都不是在頒獎典禮領到的;這兩個沒有獎狀的「獎」,讓他深深感激,告訴自己要像農夫種出所有人都能吃的稻米,繼續寫出老少咸宜的作品。
黃春明心中最珍視的兩個大獎,一是《國峻不回來吃飯》這首小詩,感動了一位高中女生,讓她打消輕生念頭;另一個是他圓了一位癌末患者臨終心願,見他最後一面。
傷心父親的詩
救回輕生少女
黃春明的小兒子黃國峻因情關難過,於二○○三年輕生身亡,一年後黃春明寫了《國峻不回來吃飯》這首詩,寫出父母的傷懷。後來他接到一封信,來信的高中女生感謝黃春明救她一命;原來她曾輕生三次,看了這首詩,才想到如果她走了,是多麼對不起父母,因此痛哭向父母道歉,說她以後絕不再傷害自己。
癌末粉絲求見
是他最大鼓勵
另一個獎,發生在二○一○年,食道癌末期患者官義福在三十多年前就迷上黃春明作品,每本都買,對內容如數家珍;醫護人員問他有什麼心願,他說,盼見到心目中的偶像黃春明,經院方聯繫,兩人相會。
官義福看到黃春明現身,喜出望外,大談〈魚〉、〈鑼〉、〈兒子的大玩偶〉等黃春明膾炙人口的作品。但黃春明心情更激動,紅著眼眶、頻頻拭淚說:「一個人到了生命末期還想見我,是身為作家的光榮!」他認為這是對作家最大的鼓勵,比得大獎更榮幸。
「這兩個不是很大的獎嗎?最大的獎!」黃春明反問,作家是什麼?他覺得作家就和農夫一樣,農夫種的稻米可讓所有人都吃飽,包括總統和乞丐,老人也吃,小孩也吃,是人都可吃。文學也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甚至去老人院念給他們聽,「我希望我的文章像農夫種的稻米一樣,所有人都能吃」。
大部分介紹黃春明的資料,都記錄著他的求學路曲折,因為天生叛逆、好打抱不平,從中學到大學曾被退學四次。黃春明自己都說年輕時是個「歹子」,連孫子也知道「阿公以前被退學」。能有今天的成績,他說「我這一輩子遇到許多貴人」,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他若自吹自擂,很沒意思,所以不拍紀錄片。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