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朝聖 ──「佛國淨土朝聖之路」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8.01.07 語音朗讀 17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蔡良瑞居士 徐宗懋居士 妙熙法師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十二月三十一日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講座主題「談朝聖─佛國淨土朝聖之路」。由人間福報總編輯妙熙法師主持,文史工作者暨二○一二年真善美新聞貢獻獎得主徐宗懋,及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建築系兼任教授的蔡良瑞與談,分享朝聖的經驗與生命的感動,聽眾紛紛報以熱絡的掌聲。 妙熙法師提及,很開心能在二○一七年的尾聲主持福慧家園講座,這場講座是歸納、整理,也是心靈的收藏。主題「朝聖之路」是新的里程,新的出發。妙熙法師鼓勵大眾,有機會到各個地方朝聖,不要只是拍照、打卡、吃東西;深度旅遊要做足功課,才能深入了解當地人文歷史。 二○一二年星雲真善美新聞貢獻獎得主徐宗懋,是文史工作者,現今是人間福報每周五的專欄作家,曾在中國時報服務,採訪經驗豐富。徐宗懋表示,聖者之所以神聖,是因為精神純潔高尚。他曾到唐代玄奘大師取經路過的高昌國遺址,了解聖者為了尋找原始經文,歷經的困難及聖者「吃苦」的精神原貌。尤其走訪聖人修行的聖地,更深受修行人感染與感動。 徐宗懋從佛教文史的角度剖析,玄奘大師西域取經的路線圖,宣說佛教高僧如何突破困難,創造佛教輝煌的歷史故事。玄奘大師從長安赴天竺取經,到那爛陀寺研習佛法。當時,唐朝與西突厥起衝突,二十七歲的玄奘大師面臨艱難處境,非法偷渡,一個人餐風露宿到達高昌國,卻被高昌國王強留,玄奘大師以絕食抗議,後高昌國王因受其感動而與大師結拜,並贈予三十匹馬與二十年的盤纏,數十位隨行人員,儼然成為宗教的使節團。 他提及,「我對歷史很敬畏」,重臨歷史的現場,親臨體會玄奘大師經過的困難,面對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取經之路,心靈的觸動是前所未有。他說:「如果我還年輕,真想親自走一趟玄奘大師取經路線。」走過無垠的沙漠,那是多麼困難,多麼需要體力,玄奘大師能將一千多部經文運回長安,從心境上、精神上,去了解、感受與追尋歷史,都是很大的收穫。 蔡良瑞教授因對建築的喜愛,走遍大陸的名山古剎,研究古建築,並發願把所學集結成書,為佛教盡一己之力。 蔡良瑞透過旅遊照片,述說他朝聖的故事,表示身為佛教徒,他把朝聖之旅分成三個階段:他與太太背上背包到西藏朝聖,這初階朝聖之旅對他影響至深。其次,在大陸教書九年走遍中國,看遍千年佛剎書寫成書。最後,他在人間福報,寫下〈千家寺院〉系列報導,發現原來有許多開山祖師,以為法為教的堅定信念,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蔡良瑞自助旅行三十年,太太是他的好幫手。途中曾遇過非人、小偷;也有萍水相逢卻樂意鼎力相助,讓他完成朝聖之旅的善心人士;更曾遇過禪師的一句話,讓他足足參了二年,促使他的人生得到很大的淨化。他提及,到拉薩桑耶寺朝聖是受到蓮花生大士的感召,橫渡雅魯藏布江,親臨蓮花生大士修行的洞穴,在洞穴內直聽澎拜洶湧的海浪聲音,親身感受到人間祕境。 妙熙法師總結,佛光山就是一個聖地,也許大家沒有辦法到沙漠、高山朝聖,來到佛光山有冷氣可以吹,有美食可以吃,歡迎大眾多多到佛光山朝聖,每星期到福慧家園共修。 前一篇文章 跨宗教的心靈對談 下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 作者其他文章彰化.北斗 河港風華寶斗心 三員趣聞螺陽情彰化.芬園 挑水古道飄桐香 三巖二寺話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