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過度沈迷電玩,讓家人受不了,也可能荒廢課業或丟了工作。美國媒體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版本的疾病分類編碼,打算納入「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一詞。
美國「富比世」網站報導,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在二○一八年發表的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編碼草案,將「電玩失調」納入危害心理健康的疾病。如此連續打十幾小時電動玩具,可能是法定的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草案的描述,「電玩失調」的三大主要症狀,一是對於以下控制能力受損,包括次數、頻率、強度、持續時間、結束時間與前後等;二是對於電玩優先的程度大於人生志趣或日常生活增加;三是就算發生負面後果,仍然持續或狂玩。
ICD-11草案指出,電玩失調足以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與職業或其他重要職能的重大損害。不過富比世補充,這並不意味愛打電玩就是心理健康出狀況,許多電玩愛好者很懂節制,一切就看玩家打電玩的時間、頻率、在什麼時間地點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