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如華
林家的二兒子志武,所在的企業營利不好,妻子賺錢也不多,小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他雖有孝心,但經濟收入實在有限。
志武的哥哥志文與妻子一起開公司,收入頗為可觀,不差錢的他們對父母出手很是大方,養老費不曾少給,還常給老人家買家用電器、營養品、時令水果海鮮等;不足之處是,他們從來都是來去匆匆,捨不得拿出多一點兒時間陪老人家說說話,至於幫忙幹活,那更是沒有的事。
志武見哥嫂用充足的金錢和物質為二老盡孝,羨慕不已的同時,也為自己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感到萬般無奈。為了避免尷尬與難堪,志武回老家時盡量與哥嫂錯開時間,這樣他和妻子就能安下心來,做些父母喜歡吃的簡單家常菜,溫馨地邊吃邊聊,飯後再把家裡該幹的活利落做完。
一天,志武又回父母家,恰逢鄰家大媽來家裡嘮嗑,他打了個招呼,就忙著到涼台上給老父親油漆象棋盤去了。這活兒沒大動靜,加上老人耳背,說話得用喊的,所以屋裡兩個老人關著門說的話,他都能聽得見。
大媽繼續之前的話題:「剛才咱說到哪兒了?對了,大夥都在院子裡說自家的孩子哪個孝順、哪個不怎麼樣,我從來就沒聽你說兩個兒子一丁點兒不是,是半點都不偏沉嗎?」
母親說:「是啊,俺家的文武都沒得說,要是非得比出個高低來,我覺得這個小的更孝順。」
大媽說:「我可是見你家老大回家,都是大包小包不空手啊,你怎麼——」
媽媽打斷鄰家大媽的話:「他嬸啊,這孩子孝不孝順,錢只能算是一個方面。俺家志武,論給的錢、買東西是不及他哥哥多,但是要論孝心,一點也不比他哥差。小倆口一進門就圍著俺聊天不說,還手腳不閒地忙幹活,真是耐心耐煩啊!」
兩個老人還在繼續聊著,志武沒心思聽了,此時他只覺得一股暖流在心裡湧動。通情達理的父母親,不單看重孩子給他們多少金錢物質,同樣也在意他們在其他方面對自己的關心體貼。
孝順是多方面的,每個做兒女的經濟條件不盡相同,但只要盡心盡力了,父母心裡的那杆秤是會掂出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