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心肌梗塞患,透過電腦斷層掃瞄能掌握冠狀動脈阻塞情形。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心臟疾病死亡時鐘逐年快轉,醫師提醒,有15%冠狀動脈阻塞的病人從未發生胸痛症狀,也有的人症狀不嚴重,皆容易忽略疾病,預防之道除了培養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呼籲一般人多加利用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公費健檢、40歲以上應至少安排一次運動心電圖檢查。
「遺傳基因仍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魏崢說,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的民眾,冠心病死亡率比一般民眾高出3倍,卻有不少人忽略定期健檢,自己就有位醫師同學,有家族病史,更積極注意健康,自年輕時就吃得清淡、每天游泳,以為這樣就絕不會罹病,忽視定期健檢,未料有段時間游泳感到胸悶,妻子警覺、要求他就醫,才赫然發現竟快心肌梗塞,立即開刀。
冠狀動脈源於主動脈根部,覆蓋在心臟表面,負責供應心臟肌肉血液。其管徑僅3至4毫米,在人們長時間不間斷地使用下,難免發生阻塞或鈣化,一阻塞就影響血流正常運送,進而造成心肌缺血、危害心臟功能。
當心肌缺血缺氧,可能引發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心絞痛症狀;若發展到完全堵塞,心臟肌肉將壞死,此時即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症狀包括持續胸痛、休息無法改善,同時合併氣喘、盜汗、心悸、頭暈、嘔吐等症狀,即便經救治,壞死部位形成結疤後不會再生,影響未來心臟功能,也提升死亡率。